“我对昆曲没有拒绝的能力。让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有一次相遇、一次握手,我觉得这是个非常优秀的创意。”站在上海昆剧团绍兴路的排练厅,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说道。虽然日常工作和创作异常忙碌,田沁鑫还是特地赶来上海,为自己总导演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开启了落地排练的工作。
2019年,上海昆剧团首次踏入故宫的大门,开启了互访之旅。2023年,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遵循文物活化的宗旨,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
《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海报
历经五载春秋,双方共同打造推出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终于即将推出第一季,并将于12月11日、12日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进行首演。上海昆剧团的艺术家们从故宫收藏的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清宫戏本中,精心挑选了三出以节令为主题的剧目。通过挖掘、整理、改编与创排,《江州送酒》《中秋奏凯》以及《长生殿·重圆》三出剧目,构成了这场复原清代宫廷戏的演出。
“我们这一次是以‘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追溯昆曲创作的源头,并思考如何激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上海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这不仅是创作一部戏,更是一种创作思路的拓展和传统戏曲的回归,通过深入挖掘馆藏剧本、音乐、服饰,对非遗的整合,让现代与古代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历时5年从故宫收藏中精选3折宫廷戏曲
在浩如烟海的故宫馆藏清宫戏本中选戏,是个浩如烟海的工程。历经5年,此次推出的第一季《故宫昆曲萃集》,选择了以“中秋”与“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其中有选自故宫馆藏的清代宫廷承应戏《江州送酒·东篱啸傲》《全福庆》,也有源自清代宫廷常演的传奇戏本《长生殿·重圆》,还有一出武戏《中秋奏凯》。
其中,《江州送酒》是一出大文戏,也是昆曲舞台上首次出现陶渊明形象,上海昆剧团的梅花奖得主吴双在这部剧中以他擅长的“花脸+老生”的跨行当表演,尝试了这个独特的中国文人形象。
《中秋奏凯》是一出讲述忠孝两全的武戏,由上海昆剧团昆五班的年轻一代张艺严、钱瑜婷等主演,是一出热闹的宫廷武戏。名士风流、将军奋勇、忠孝两全,皇家气象尽显其中。
排练现场
《长生殿》虽然是昆曲常演剧目,但这一次的《重圆》是传统戏本第一次呈现在舞台上,这出戏挖掘古曲,演出将更加完整,特别是众天女的【羽衣三叠】,是昆曲历史上的大场面名曲,也是洪昇《长生殿》的压轴之作。整场戏出现了12位天宫仙女,包括织女、嫦娥在内,都见证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的“重圆”。
谷好好介绍,三出戏的整理挖掘,是一次非常深思熟虑的创作。不仅是重新恢复几出戏,而是传统文化一个大集结,在恢复这些宫廷戏曲的同时,挖掘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一些节令习俗、演剧传统等,从中也让观众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这台戏也展示了上海昆剧团的人才实力。“当下我们昆曲优秀原创文本稀缺,传统剧目日益减少,我们上海昆剧团多年来推出‘临川四梦’、四本《长生殿》、全本55出《牡丹亭》等,都是在传统经典剧目上的重新恢复和挖掘。这次的故宫昆曲集萃,也是延续了这样的思路。”谷好好表示,“这次和故宫的合作,既有学术研究,又有当下呈现,同时我们也想把它留给未来,留给剧种未来有一个丰厚的财富。”
田沁鑫和谷好好在排练厅
让观众找到在紫禁城里看大戏的感觉
而对于总导演田沁鑫来说,无论是600年昆曲还是600年故宫,都是让她无法拒绝的理由“这是一次复古的美学实践,也是具有表现主义美学的再整理、再创新,是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的双向奔赴。”
田沁鑫说起,自己是北京人,从小就跟着妈妈去故宫。“那时候故宫还没有对外开放,我就记得我经常在没有人的紫禁城里跑来跑去,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忘的记忆。所以我对故宫有很深的情感。”
与此同时,从小就参加了北方昆曲剧社的田沁鑫,自小就听昆剧、唱昆曲。“上海昆剧团的戏我小时候就听过,很是怀念。谷好好团长找我聊了这个项目时说起,他们和故宫博物院已经谈了三年,我几乎毫无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从剧本整理阶段到落地排练,田沁鑫始终参与其中。这次来到上海,她意外发现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阵容非常的齐整。“无论是乐队鼓笛,还是台上的年轻人,上海昆剧团每一个行当都有非常出色的演员。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昆曲艺术的赓续、传承和发展。”
田沁鑫担任《太和正音》总导演
作为总导演,田沁鑫为这部剧注入了整体样式感。国家话剧院的舞美设计刘科栋也加入项目,在舞台上搭建起一个明代的宫廷戏楼,这个戏楼的很多纹样都是参考故宫古戏楼建筑后精心设计的。田沁鑫说,“虽然我们这次是在一个现代剧场演出,但希望观众能有一种在紫禁城看大戏的感觉。”
而上海昆剧团表示,在第一季推出之后,接下来还将继续推出第二、第三季故宫系列创作,从两个六百年的合作起点出发,接续“活态传承”梦想。谷好好透露,第二季的主题可能将是宫廷音乐,从故宫收藏中重新发现发掘戏曲的音乐文化。
昆曲发源于什么地方?距今大概有多少年
今年3月开始,一座精致华美的流动“昆曲艺术博物馆”在北京、上海、首尔、维也纳等地开始世界巡回展示,这就是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演出,中、日、韩三国艺术家鼎力打造的中国传奇巅峰“1699·桃花扇”。 5月18日、19日,《1699·桃花扇》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两场,我有幸随朋友一同欣赏了一场。 而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有这场演出,更没有预见演出居然会如此精彩,场面如此精美浩大。 曾经也看过戏曲表演,但是这一次,刚刚看到舞台的设计,灯光时,我就明白,这绝对是一次大手笔的豪华制作。 于是我开始庆幸,不单没有错过这场演出,而且同行的朋友恰好当天购买了一台长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在12倍的光学变焦镜头下,即使站在最后一排,依然可以随意取景拍摄。 总之在这里特别感谢这位朋友-鬼古兰! --------------------------------------------------------------------------------这次按照孔尚任原作演出《桃花扇》,导演田沁鑫请来世界级著名艺术家前来助阵。 从剧本方面,由台湾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这版“1699·桃花扇”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既有所继承,又有大胆创新。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桭策,他不仅在舞台剧方面声名显赫,还担任过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总导演,在传统精神与现代方式的结合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认为《桃花扇》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作为“世界遗产”的昆曲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次“1699·桃花扇”的尝试非常重要。 另外,曾经给宫崎骏电影作曲的日本著名作曲家长冈成贡专门为推广活动创作了音乐。 在舞台视觉方面,长期旅美的萧丽河是亚洲惟一的女性舞美兼灯光设计师,曾囊括了所有中国舞台灯光大奖,这次舞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戏里有戏,台中套台”,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发挥到极致。 服装设计师莫小敏曾以《荆轲刺秦》一片夺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他设计的服装在保留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将色彩重新进行了设计,剧中的两百套服装全部是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 600年前,昆曲繁荣的朝代是极其雅致的时代,而《桃花扇》可谓是昆曲中的历史剧,不仅要表现伤春悲秋的男女情怀,还要清晰地“交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方式。 《1699·桃花扇》以现代的舞台装置,再现了当年秦淮两岸纸醉金迷的繁华,在舞台空间的概念上,导演田沁鑫采用了一个流动的博物馆的概念,台中台的舞台创意在古典中巧妙地加入了现代的元素。 --------------------------------------------------------------------------------在所有的舞台布景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整体公开亮相,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 南都繁会图 (局部) 明代著名宫廷画家仇英曾绘制过一幅长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的繁盛景象,这便是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 该画卷纵44厘米,横330厘米,从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到南都皇宫前结束,形形色色的人物多达一千多人,两百多个店铺商号招幌林立,展现了六百年前南京城的繁华兴旺。 但是该图一直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中国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 为此,剧组费劲周折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复制下来。 演出时,这幅图被巧妙地被藏在舞台上,通过灯光变化的不同作用,时隐时现,最终使剧中明代秦淮河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到充分的展示。 同时,所有的伴奏琴师皆隐在图后,似幻似真。
昆曲起源于哪里
问题一:昆曲起源于哪个省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他善作散曲。 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问题二:昆曲的起源是哪里?昆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 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 贵族的封建统治之后,广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民族歧视的枷锁,生产有所 恢复,商业渐趋发展。 此时中国的戏剧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北剧”(元杂剧 )没落,”南戏”复兴的现象。 当时南戏主要剧本是“传奇”,演唱传奇的声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发源于浙江海盐的 声腔,它流行在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一带,万历间复传人江西,流行地区较广的是弋 阳腔,它分布在江西、南北二京、湖南、福建、安徽、两广、云南、贵州等地,多结合各 地的语言、音乐而有所衍变,余姚腔流行于浙江绍兴,以及江苏的常州、镇江、扬州、徐 州,安徽的贵池、太湖等地。 此外还有四平腔、义乌腔、乐平腔等,皆影响不大。 南戏复兴也有着一个过程,明初的贵族士大夫这些上层人士还以北曲为雅乐正声,至于民 间的广大群众则普遍爱好词调通俗、故事曲折而完整的南戏。 等到“ 荆(荆钗记)、 刘 (刘智远白兔记)、拜(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杀(杀狗记)”四大传奇及高明(则诚) 的《琵琶记》从文词排场各方面都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相当的提高之后,引起了士大夫阶 层的重视,南戏由广场走上了高堂华筵,身价日上。 “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简称昆腔,它始于元代末年的昆山,是南曲穿一 个支派。 据明・玉峰(昆山)张广德的《真迹日录》卷二载文记有“元朝有顾坚者,虽离 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 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 与杨铁笛 、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 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 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 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 这种“清柔婉折”的 昆山腔之变革发展,是在明代中叶以后。 在嘉靖(1522一1566)、隆庆(1567一1572)年 间,江西豫 章(南昌)人魏良辅(字尚泉、一字上泉)流寓太仓南关(元代时昆山所辖 )。 魏良辅原是个北曲清唱家,到吴中后,又致力于南曲。 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 率平直无意致”(行腔简单,或节奏拖沓),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 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应即是“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 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 ,并与善吹洞萧的张梅谷,工(扌厌)管的谢林泉,以及张小泉、周梦山、季敬坡、戴梅 川、包郎郎诸人结成在艺术上有共同见解和理想的创作集体,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 发展。 魏良辅非常讲求唱法上的吐字、过腔、收音,每有所得必往南关老唱家大仓户侯过 云适处请教,求得首肯,多次反复修改不厌。 同时,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以罪发 配太仓卫,被魏良辅以善歌之女招为婿,他协助魏“更定弦索音节,使与南音相近。 并改 三弦(形)式,身稍细而其鼓圆,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即昆曲及弹词中所用的“南弦 ”)。 它与曲笛、怀鼓、提琴(民族拉弦乐器),并为昆曲的特色伴奏乐器。 这种新腔的 特点是清柔婉转,“调用水磨,拍捱冷板。 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 ……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 曲’”。 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则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 昆山梁辰鱼(1519- 1591)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著名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 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 颇受鼓舞,他经常设特大坐榻和......>> 问题三:昆曲到底发源地是哪儿?魏良辅是住在太仓的,他被称为“昆曲之祖”,因为他对昆曲进行了改良,贡献非常大,昆曲的起源“昆山腔”应该是流传在昆山一带的 问题四:昆曲是哪里的苏州昆山 问题五:昆曲起源于什么时候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根据文征明手录的娄江魏良辅《南词引浮》一文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 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 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元代末年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 今昆山千灯镇有顾坚纪念馆。 问题六:昆曲的起源地昆曲的发源地 江苏昆山市 昆曲,十四、十五世纪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该剧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代昆山腔是戏曲四大声腔之一。 正德、嘉靖年间清曲唱家魏良辅继承古来“以文化乐”的传统,改良昆山腔,采用中州韵系,依字声行腔,“调用水磨,拍捱冷板”,曲调细腻宛转。 稍迟出现了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新作《玉i记》、《鸣凤记》、《浣纱记》等,新腔始风行大江南北,成为领导性的戏曲声腔。 明嘉靖到清干隆年间,前后两百多年为昆曲全盛时代,昆剧舞台艺术亦在清朝中叶发展成熟。 此后花部兴起,以昆剧为代表的雅部逐渐退出舞台,然薪尽火传,其声腔和表演艺术深刻的影响了后来剧种,如京剧;民间曲社唱曲活动也一直绵延不绝,成为保存曲唱规范的主力。 昆腔剧本之丰富,在各剧种中首屈一指。 舞台艺术以折子戏为特色,讲究口传心授,民国时期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传”字辈学员尚可演出四百多出折子戏。 由于战乱和政局动荡,艺随人走,今天昆剧传统剧目的数量急剧减少,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昆曲名剧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最有名的折子是游园,惊梦。 琵琶记 绣襦记 浣纱记 玉簪记 长生殿 西楼记 南西厢记 问题七:昆剧出自哪里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请及时采纳 问题八:昆曲发源于什么地方?距今大概有多少年?今年3月开始,一座精致华美的流动“昆曲艺术博物馆”在北京、上海、首尔、维也纳等地开始世界巡回展示,这就是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昆剧院演出,中、日、韩三国艺术家鼎力打造的中国传奇巅峰“1699・桃花扇”。 5月18日、19日,《1699・桃花扇》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两场,我有幸随朋友一同欣赏了一场。 而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有这场演出,更没有预见演出居然会如此精彩,场面如此精美浩大。 曾经也看过戏曲表演,但是这一次,刚刚看到舞台的设计,灯光时,我就明白,这绝对是一次大手笔的豪华制作。 于是我开始庆幸,不单没有错过这场演出,而且同行的朋友恰好当天购买了一台长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在12倍的光学变焦镜头下,即使站在最后一排,依然可以随意取景拍摄。 总之在这里特别感谢这位朋友-鬼古兰! -------------------------------------------------------------------------------- 这次按照孔尚任原作演出《桃花扇》,导演田沁鑫请来世界级著名艺术家前来助阵。 从剧本方面,由台湾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他与其他昆曲专家充分肯定这版“1699・桃花扇”尊重了孔尚任原版精神,既有所继承,又有大胆创新。 舞台方面的戏剧顾问是韩国“国师级”导演孙F策,他不仅在舞台剧方面声名显赫,还担任过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总导演,在传统精神与现代方式的结合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认为《桃花扇》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作为“世界遗产”的昆曲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次“1699・桃花扇”的尝试非常重要。 另外,曾经给宫崎骏电影作曲的日本著名作曲家长冈成贡专门为推广活动创作了音乐。 在舞台视觉方面,长期旅美的萧丽河是亚洲惟一的女性舞美兼灯光设计师,曾囊括了所有中国舞台灯光大奖,这次舞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戏里有戏,台中套台”,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发挥到极致。 服装设计师莫小敏曾以《荆轲刺秦》一片夺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他设计的服装在保留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将色彩重新进行了设计,剧中的两百套服装全部是精美手绣,件件都是艺术品。 600年,昆曲繁荣的朝代是极其雅致的时代,而《桃花扇》可谓是昆曲中的历史剧,不仅要表现伤春悲秋的男女情怀,还要清晰地“交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生活方式。 《1699・桃花扇》以现代的舞台装置,再现了当年秦淮两岸纸醉金迷的繁华,在舞台空间的概念上,导演田沁鑫采用了一个流动的博物馆的概念,台中台的舞台创意在古典中巧妙地加入了现代的元素。 -------------------------------------------------------------------------------- 在所有的舞台布景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整体公开亮相,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 南都繁会图 (局部) 明代著名宫廷画家仇英曾绘制过一幅长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的繁盛景象,这便是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 该画卷纵44厘米,横330厘米,从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到南都皇宫前结束,形形 的人物多达一千多人,两百多个店铺商号招幌林立,展现了六百年前南京城的繁华兴旺。 但是该图一直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中国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 为此,剧组费劲周折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复制下来。 演出时,这幅图被巧妙地被藏在舞台上,通过灯......>> 问题九:昆曲起源于什么时代,是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吗?昆曲是百戏之祖,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追溯源头戏曲的雏形应该是傩戏,最初有娱人和娱神两个功能,现在娱人功能加强叮娱神功能逐渐丧失。 你可以看看“昆曲六百年”的纪录片,讲的不错。 问题十:昆曲起源于哪个朝代?昆曲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1.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2.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他善作散曲。 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 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3.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发源于什么地方?距今大概有多少年?
1、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2、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N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 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