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容量大了iPhone快一倍 今年国产手机咋突然悟了

不知道为啥,今年的手机厂商也跟突然开悟了一样,除了摄像头都变大,电池好像也都变了。

看了几场发布会,他们几乎都跟约好了似的,扎堆在发各自的船新电池技术。

什么青海湖、金沙江,还有啥冰川、蓝海, 我勒个地理大发现啊。。。

有的老铁可能觉得,电池那玩意不年年都升级吗,这有啥稀奇的?

先别急,虽说电池容量确实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我们也简单做了一个表,是把这几年主流旗舰的电量变化放一块儿,宁再瞅瞅啊~

发现没,特别是 这两年开始,各个厂商的旗舰机型电量都开始飙升 , 22 年以前基本上都在 5000mAh 以下这个档,但没过两年,现在都开始往 6000 去了。

就比如新出的米 15 ,电池容量就已经到了 5400 毫安时,比米 14 多了将近 800 ,隔壁 vivo X200 更是做到了 6000 ,比路边的共享充电宝都高了不少,荣耀甚至都搞到了 6600 。。。

一些网友们也注意到了这事, 同尺寸的手机今年比往年容量能多出 20% 以上 ,太夸张了也。

皮裤套棉裤,那必定是有缘故,差评君也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个事。

差评君也去查了一下,发现这实际上是 电池行业里技术进步了,不过不是搞上了固态,而是锂电池里的电极更新了。

图源一加

这么说吧, 把锂电池做得又小又持久,其实一直都是电池行业奋斗的目标。

就手机而言,一个个都跟精密仪器一样,盖板底下的每一点空间都是寸土寸金。

想当年为了省空间,厂商还把不少差友钟意的机械式弹出摄像头都给砍了,更别说现在普遍都搞折叠,还把摄像模组做辣么大。。。

所以要想满足手机厂的小目标,电池就得做的更厉害,这样电量才多,还能省点空间干别的。

说实话,理论上这也不难,传统锂电池的电极这块儿用的是石墨,目前看起来比较可行的方案,只需要把电极换成硅就可以了。

为啥呢,电池充放电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离子在电池负极上进进出出的过程,所以只要这块电极能装更多离子,电量也就更大, 而硅这玩意容纳锂离子的能力是石墨的 24 倍,提升一个数量级了都。

实际上早在 1970 年代开始,就有科学家开始往硅基锂电池上打主意了。

但效果嘛,都不太好。。。

原因比较怪, 硅这玩意会跟锂离子形成合金,完事体积会膨胀 300 倍以上 ,这要放电池包里,那都早就不是一般的鼓包了,搞不好手机都会炸,所以一直没法落地。

于是科学家们想了个办法,不妨把硅掺一点在碳里,主体还是碳,硅顺便出出力就行,折衷一下嘛。

1995 年,加拿大团队就合成出了 Si-Carbon 复合电极;1999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也制备出来,每克容量甚至达到 1700 mAh ,相当于纯碳的 4 倍。

所以当手机厂商们 遇到空间和容量既要又要的选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硅碳电池。

2019 年,小米在概念机 MIX Alpha 就首次采用了纳米硅电池;同年华为也申请了一项名为 “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的专利,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

这也就是为啥 2019 年前后,手机电量有一波迅猛上涨的原因之一。 ( 没错,最近这两年的上涨已经是第二波了 )

不过,上面也说了,硅碳电池的本质其实就是把硅塞进碳骨架之内,这样即使发生膨胀,也会被限制住。

所以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里一样,要造出硅碳电池也有 “ 获得碳骨架 ” 、 “ 获得纳米级硅颗粒 ” 、 “ 把纳米硅塞进去 ” 这三个步骤。

而这段时间的第一代硅碳生产,靠的其实是 研磨法 ,把硅和石墨烯放一起,通过机械外力研磨,一边把硅磨到纳米级别,一边硬塞进去,基本就属于纯纯的大力出奇迹。

虽说这研磨法也不是不能用,但毕竟还是太糙了,磨出来的纳米硅基本都在 100 纳米内这个级别。而硅这玩意越粗糙越大坨,膨胀起来也就更狠,所以这个级别做出来的硅碳电极,含硅量都在 4% 以下,不然就得撑炸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 19 年这波电量上涨看着虽然也不少,但在掺硅这点上其实是收着了,还有提升空间。

所以这几年电池行业上游的厂商们,多数都在琢磨靠 CVD 气象沉积 来搞硅碳。

具体就是让气态的硅烷经过化学反应,然后产生纳米硅颗粒,均匀铺在碳骨架里,这样完成填充。

相比研磨法, CVD 的工艺更加复杂,直到 2022 年底,美国 Group14 公司才实现了技术突破;国内像天目先导这样的新锐厂家,也是在 23 年上半年左右实现了 CVD 量产,这家公司核心团队正是来自上面提到的陈立泉院士。

所以说, 到了 2023 年前后,硅碳电极的含硅量开始提升到 6% 以上,大规模稳定量产也基本解决了 ,于是手机厂商们也开始有了电池容量的暴涨。

虽然量产可能得益于供应链中的技术突破,但手机厂商们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或是和电池供应商联合起来的发明。

比如荣耀的青海湖电池,在碳骨架上采用的就是碳纳米管而非石墨烯;小米的金沙江电池除了把硅含量做到 6% ,还搞了一个仿生自修复弹性薄膜来预防膨胀;还有 vivo 的蓝海电池,用上了半固态电解液啥的。

这也就是为啥这两年开始,手机厂的电池会不断变大了。

而从网友们的实际使用体验上来说,这几家新出的手机确实表现都比较持久,特别是在传统锂电池的弱点——低温情况下。

但作为一项新技术, 看起来确实是不错,可代价又会是什么呢?

我们在一份硅碳行业内部的会议报告中看到,虽然现在大家搁手机上用的挺好,但这玩意在生产中,比如 材料、工艺啥的上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硅碳电池的成本就比传统锂电池高,比如说碳骨架这块儿就比较讲究,要让纳米硅塞进去碳骨架里,最好的原料得是多孔碳。

而报告中提到, 在整个硅碳电极中,多孔碳是成本最高的地方。

图为天目先导的多孔碳 - 硅结构

行业内原先做多孔碳,原材料都是椰壳之类的,这种来自生物的多孔碳好处是便宜量大,但问题在于生物形成的多孔结构并不均匀,孔的分布和大小都不好控制;

现在虽然多数厂家都转向树脂炭了,但这玩意并不便宜,制作成本高、工艺还要改进,每吨的价格在 30-50 万元,是椰壳的好几倍。

另一方面, 即便造出来树脂炭,还要另外再安排造孔 ,也就给它打孔才能变成多孔碳。

但这 造孔环节里又有各种专利保护 ,所以一些厂家干脆直接买国外的。

除此之外,硅碳电池的寿命还短,通常在 500 到 600 次循环之间,这 远低于石墨电池的 1000 次以上。

原因还是膨胀的问题,负极表面的 SEI ( 固体电解质界面 )膜会因为硅的膨胀给撑裂,完事新暴露出来的硅又会持续生成新的 SEI 膜,然后继续破裂、产生,从而不断消耗锂离子和电解液。

而这个问题到现在也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解决方案。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硅碳电池在大电流情况下的性能也会变差,或许这也是现在手机快充给人感觉变慢了的原因。

所以不少专家觉得,硅碳电极这个技术方向在手机上确实可以搞搞,但在更高压,更需要稳定的场景( 比如动力电池 )上,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去改进。

拿特斯拉来说,特斯拉的小圆柱电池良率可以达到 98% 到 99% ,但在大圆柱电池中想达到同样的能量密度,良率就降到了 80% 多。

因为硅碳负极材料会导致负极变薄,如果要做大容量,负极在圆柱电池中卷绕圈数就会增加,但工艺暂时又提不上来,所以会影响良率。

所以像宁德时代新一代的麒麟动力电池, 走的就是硅氧路线而非纳米硅。

不过归根结底,就跟屏幕、解锁、人脸识别啥的一样,各个手机厂的新电池技术,本质上都来自供应链技术的成熟,只有行业内的基础问题得到解决,终端上才能迅速跟进,并把这些创新带来到大家面前。

而对我们吃瓜群众来说,这其实不影响大家买硅碳电池的手机。

毕竟这玩意虽说还有点问题,但手机的使用年限实际上就那三四年,等到电池寿命快不行的时候,手机也到了要换的时候了,正好买个新的。

虽然咱也不知道厂商们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作为一个新技术,它原生的问题肯定也会有,但体积小容量大的电池,目前确实还是大势所趋,也没啥别的好办法。

所以说,该享受还是先享受着。

当然,如果你是钉子户,换块电池那也还能接着用。

撰文 :纳西

:江江 & 面线

美编 :萱萱 & 焕妍

Nature Energy : Silicon anodes.Yi Cui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Nanodispersed silicon in pregraphitic carbons [ J ].

Electrochemical and solid-state letters :A high capacity nano Si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 [ J ].

北京化工大学: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宋怀河

储能科学与技术: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鲁豪祺

能源科学与技术:硅碳复合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和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吴蒙静, 徐晓雪

中国储能网:硅基负极新赛点:动力规模化应用 “ 星辰大海 ”

中国粉体网:多孔碳材料:制备技术、应用前景与未来展望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粉锂电:2022 中国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十强企业榜单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天目先导,宁德时代等,部分图源网络


你们觉得小米好还是华为好?

我用过不下十个手机,品牌就在华为和小米之间,没有用过第三个品牌。 我从我的切身感受给你分析下这个问题。 华为具有超强的研发实力和软件开发能力,2015年之前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是靠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来推广手机终端设备。 当时不管是在各大电信的营业厅还是电商平台,看到的手机基本上都是XX电信运营商定制版。 后来在小米崛起之后,华为才突然醒悟,原来营销还可以这么玩。 所以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和战略目标,逐渐登顶国产手机的宝座。 小米最初并没有自己的手机设备,最初是开发MIUI 系统,当时可以安装到多款安卓手机手机上。 通过MIUI的不断晚上,接受米粉好的建议,并加以开发,吸引了不少米粉。 米粉有了一定的规模,再推出手机终端设备,这样一个社群营销的体系就形成了。 小米的优势并不在硬件上,而在它的MIUI系统功能上。 功能做的很完善,也很人性化。 特别是近两年小爱同学加持,更是让他们的手机销量一路飙升。 作为一款手机语音助理,能做到小爱同学这种水准的,目前还没遇到过。 MIui还可以做到应用双开,手机分身等个性化的功能。 刚才谈了两个品牌的优势,接下来再来聊聊他们的劣势。 华为手机的价格要高于小米,并没有小米那么亲民,小米的拍照水平不如华为(针对旗舰机型)。 具体买什么要看你的预算和主要做什么,如果你经常拍照,拍视频,玩 游戏 ,可以考虑选华为,如果你注重用户体验,看重系统功能方面,那就建议选择小米。 保持客观立场来说,不站在两家企业的立场来评论。 1.华为手机,自品牌创立以来,已有多年 历史 ,伴随中国手机改革一路走到今天,建立系统的生产线路和完善的线下销售,对于手机品控质量相当不错。 多年深厚的基础,使得华为在商务高端机有自己的研发经验,更有不逊色于骁龙的高端芯片。 同时,荣耀品牌也为其面向青少年打下一定市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为企业总产值、品牌影响力是其他国内手机品牌达不到的。 但是,时代变化迅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华为等老牌手机没有把握好,小米企业获得先机,综观前几年低端手机市场,其他品牌配置不如小米,价格缺更高,哪怕是华为也是如此,这一点让小米企业打开先机,从而崛起。 华为手机低端产品确实有点差强人意,不过华为荣耀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荣耀V系列,X系列,nova,畅玩等等比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性价比比之前改善了很多,但是和小米手机低端比,各有优劣,不过先入为主,综合比较,还是没有红米等系列竞争力高 2.小米企业发展之快,震惊一批老牌企业,互联网热迅速引得其他品牌眼红。 小米手机凭借高性价比、优秀的系统体验、注重用户体验,迅速以小米2一代经典以及红米打开市场,积累了众多人气,一路走来对于互联网营销推广策划优越,以贴近国民、青春实惠的价格赢得了好评。 但是小米手机的做工,内部加工,手机外观,质量,以及之前被吐槽的相机,买不到等等问题,小米手机生产确实还需发展,但自小米8开始,小米相机、买不到等问题已经大有好转。 但是核心创新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手机的质量还是很好的。 综合来看,如果你喜欢高端大气的,买华为高端机,如果你喜欢实用不错的,选小米手机。 完全看你对手机品牌文化的喜好了。 祝你买到想要的手机! 两家企业的产品我都没深入使用过,产品层面我就不发表评论了。 说说虚一点吧。 1.本质 这是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词语,我觉得任何要看透它,先要去看它的本质。 华为的本质 1.中国人可以做到 在高 科技 领域,国人一直以来可以说是相当自悲的,毕竟上百年所有的高 科技 领域山头上都漂着外国人的旗帜。 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一群高 科技 企业经过不到三十年的撕杀,居然把几个山头占领了。 光占领一二个山头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居然还想带领一帮小弟不停的占更多山头。 这也是川普不能忍的原因了,任由你坐大以后就是整遍高 科技 山脉都是你中国人的了。 华为们让国人知道,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2.恐怖的高收入带动效应 光华为十几万人的就收入带来的高消费能力以经够历害,而相关配套产业的收入带来的消费能力更是相当恐怖。 3.让敌人夜不能寐的人才储备。 个人觉得这点才是资本主义国家真正恐惧华为的核心原因。 虽然华为和平时期是一个以民用为核心的 科技 企业,但设想一下中美进入战争状态后这十几万技术人员转入军事领域研发所带来的持续的战争潜力。 川普们还能睡着吗? 小米的本质 小米是一家非常牛p的企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句:小米是中国人把术运用到极致的企业。 那小米的本质是什么呢? 1.外国企业用来封销中国 科技 发展的一颗质子。 我认为这是小米最核心的本质。 小米这十年很是风光,但扒开云雾来看,小米里面所有的赖以生存的核心都完完全全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 虽然批着 科技 企业的外衣,但本质上还是那一套,外国人控制核心 科技 ,中国人负责下面的辛苦活。 可惜千算万算,想不到居然出现了华为这种变态的破墙壁者。 现在是收割中国消费者就找死,不收割就等死。 可想而知外国企业有多恨华为. 就说到这里吧。 小米优势在于资本,华为优势在于技术。 二者在品牌营销方面各有建树。 小米背靠雷布斯强大的资本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小米想步入任何行业都很容易,但是在各行业领域小米却像一个乳臭未干的青年段誉,需要持续修炼。 小米近十年一直注重品牌的孵化,营销策划世界数一数二。 出道初期小米手机就撬开了智能手机的大门,现在已经是世界智能手机行业前五。 2016年组建小米生态链,将传统行业彻底颠覆了,每一次小米的动作都是除旧迎新,颠覆传统行业,打破规则,带动整个电商环境的改变,也让国人过得更好的消费体验,所以小米在我心中是电商生态链的领跑者。 但是小米自身的技术沉淀不如华为,近些年小米每年持续加强技术投入,学习华为和苹果苦练内功,跟世界一流 科技 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信终有一天小米也会成为高 科技 公司。 华为更像是乔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 科技 公司,1987年成立至今,经历过很多苦难,从交换机代理起步到现在作为5G技术的领头羊,华为每一步都让国人位置振奋,从不上市证明华为不是一家趋炎附势的公司,他的使命站在了世界的高度,华为的技术和品牌也深入全世界,相信华为终有一天会成为与苹果谷歌等并驾齐驱的伟大公司。 小米华为在某些方面既是竞争伙伴又是很好的朋友!小米学习华为,重视技术投入;华为学习小米,注重生态链布局。 提到手机品牌,即便是3、5岁的孩子都能叫出好几个品牌名字,即便是很多老人都知道iPhone、小米等等,可以说手机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手机林立的今天,很多人还是选择小米,原因究竟为何呢?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小米是安卓机皇呢?毕竟从品牌影响力上来说,华为似乎更牛一些。 在问了一些朋友之后得出了下面这几个原因,至少说明一点,小米还是不错的。 当然,对于网上那种小米每款手机都买的铁粉,我们直接pass了,毕竟我们更多的希望得到的时候中肯的回答,而不是拼命的追求。 至少我觉得我不是米粉,因为只是给老人买过小米手机。 言归正传,通过很多朋友的回答,暂时总结了三个原因,关于小米手机到底好在哪里? 第一个:便宜 不可否认,同等配置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就是便宜。 虽然说现在的很多手机也在主打性价比,也有比小米便宜的手机。 但是在国内率先喊出这个口号的是雷军,在国内率先砸配置的手机是小米,这点就够了。 如果说在小米刚刚崛起的时候有人和它拼价格还有可能赢,但是在今天,或许你可以一款手机比小米便宜来争个营销点,但是款款手机和小米PK则是有点难,毕竟小米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算是薄利多销了。 至于有人说的小米手机是否赔本卖,我只能说刚开始抢市场的时候或许会,但是如今不赚钱的买卖谁会做?换你你会吗?至少我不会。 当然,可能小米只是比别人赚的少一点罢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懂。 第二个:口碑 小米手机有没有缺点?那是肯定有的,几乎每款手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在性价比、在一些优点面前,有些缺点就可以直接避免掉了,这点实际上大家都明白。 毕竟目前还没有哪款手机敢说自己真的是完美的,如果真的有,那么其他手机基本上可以回家过年了。 刚开始的时候小米或许凭借发烧友做的不错,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小米的口碑已经不单单是米粉的支持,更多是选择小米手机的人的支持了。 第三个:技术 国产手机玩技术的话,我还是觉得华为更牛一些,但是对于小米来说,技术上并不落后,至少不至于说和华为差了一个时代那么远,更多的是华为领先,小米紧随其后罢了。 而这对于小米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小米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反应够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比我便宜一块钱,那么我降价就跌份了,但是我可以送东西啊。 你比我多一种新的配置,那么我可以马上研发并上新机,小米不断通过这种方式拓展自己的影响力,这点是很多手机厂商无法比拟的。 其实真的说小米手机有多好,也没比其他国产手机牛多少,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在一线国产手机品牌里面,实际上大家的差距并没有特别大。 各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但是小米能从中脱颖而出,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如果纯粹的把华为和小米对比性价比的话,那么肯定是小米的性价比最高,小米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价格屠夫的称号,为发烧而生从来都是选用当时最好的处理器或者是最好的图形处理软件等,然而又打造出一个极低的价格。 小米的低价是因为线上销售,没有线下渠道的各种费用,一旦重视线下价格就很难讲了。 华为绿厂主要走线下,店家显然主推这些手机,其代表着专业人士都推荐,消费群体涵盖了全体,知名度远大于小米。 手机企业其实技术都基本差不多,都没什么所谓核心技术,不过是各个配件供应商的产品大集合,然后设计,还得交给富士康这样的企业组装,别把手机企业抬得太高。 想想中兴 小米能生存下来主要是低价,品牌和产品并没有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技术的优势带来的用户体验的提升将填补产品价格的差异,未来两年华为可能要开启对其他品牌残酷的收割模式。 小米怎么说呢。 超前营销。 假设845年前发布。 它就爆料有款845手机比如小米8爆两三个月后才发布。 过后又让你等一两发售。 基本没货有让你抢几个月。 抢在高通快要发布855前才有现货。 基本845已经要清货淘汰了,大家是要花多一点现在买其他厂的现货,还是要等多过半年买快要淘汰的手机呢? 小米手机不禁摔 当然我们说的不禁摔,不是说让您真的拿起来使劲摔,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小失误,导致手机掉落,通常这样的一个小失手可能就直接导致了您不必要的损失。 轻的就是有点划痕,重的也许就要换屏幕找售后了(不得不说小米手机屏幕真的很容易碎)。 而这点上华为做的就明显优越于小米。 华为手机在设计上存在两个多数人认为比较大的缺陷,一个缺陷即是,后置指纹识别,许多人司机师傅喜爱用手机导航,指纹放到后盖很不方便,非常别扭。 另外一个是华为的虚拟按键设计,有的时因为手机卡顿,虚拟按键的灵敏度收到影响,有的时分玩 游戏 ,虚拟按键不能躲藏,在 游戏 画面里看着好难过。 尽管华为手机有一些小问题,可是不论如何,还是影响了使用体验! 小米和华为都是为中国不可缺少的企业。 我可能接触小米比较多,从红米note3到手环2到米5到电视,笔记本,床头灯,小爱音响,到现在手环4,cc9,我感觉价格亲民,带动整个行业进步。 小米生态链!很棒 华为我接触的就比较少了,除了看到别人用华为手机,其他就很少见了。 虽然不接触,但是华为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力很雄厚的感觉,简单四个字概括一下就是,华为大厂。 很牛X 感觉商务人士用华为手机的比较多,而小米相对来说就感觉比较年轻一点。 小米好还是华为好,这个就要看具体说的什么东西了,你看小米的物联网,感觉很好;华为的万物互联感觉就没有小米做的好。 高端机上面还华为的好点!小米在前两年势头强劲,发展趋势良好,一路走红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有可能是在领头羊的位置上,找不到前进的道路了,后期发展无力 而华为则不然,一直用一个韧劲在努力,一直在追赶,从未间断,直到做到了现在国产最强,最有实力,名副其实的第一,可华为还在以冲刺的方式在发展壮大,走向世界,这就是格局眼界的不同 如果说是哪个好,我个人认为都很好,只不过华为的名气大了,而现在的华为也不是以前亲民的华为了,适合自己的就最好了! 个人意见,说的不好请多关照![祈祷][祈祷][祈祷]

为啥iPhone7在中国卖不动 已经下降了600元

为啥iPhone7在中国卖不动?苹果这个“机智”的解释,看了想笑

2017-05-03 19:06

曾经,iPhone每推出一款新产品,苹果门前总是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甚至加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为缺货;而如今,降价的字眼却经常伴随着iPhone出现。

没错,iPhone又降价了,在前不久的iPhone 7降价之后,现在轮到iPhone 7 Plus了。 据国内某电商平台显示,128G的iPhone 7 Plus目前已降至6588元,这与原价7188相比,已经下降了600元。

对于曾经“傲娇”的苹果来说,这样的降价幅度显然已经“降尊纡贵”了,然而尴尬的是,这仍然没能调动中国用户们的胃口。 是的,大中华区的iPhone销量还是不可避免地下滑了。

苹果销售低迷,又是中国市场拖累

5月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2017财年第二财季业绩。 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为528.9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05.57亿美元;净利润为110.2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分为105.2亿美元;当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10美元,预期2.02美元。

尽管营收净利等指标仍在增长,每股收益也高于预期,但是iPhone在中国卖不动的问题则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方面我们从各地区的营收对比就能看得明白:

按地区划分,苹果公司第二财季美洲部门营收为21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

欧洲部门营收为12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日本部门营收为44.85亿美元,同比增长5%;

亚太其他地区营收为3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大中华区营收为10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亿美元下滑14%。

过去5个季度各地区营收对比

也就是说,只有大中华区的营收是下滑的,不过上一季度,这一下滑比例是12%,由此可见,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下滑的趋势仍在不断恶化。

从各产品销量来看,当季iPhone销售5080万部,不及市场预期的5140万部;当季iPad销量同比下降13%至1030万部;当季Mac售出420万部,高于去年同期的403.4万部。

苹果各类产品销售走势图

为啥中国差?库克:他们都在等iPhone 8

对于一季度iPhone销量低于预期的原因,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称,手机销量只是暂时下跌,可能发布的“重磅iPhone 8”市场传闻影响了公司的手机销量,有关未来产品的报道可能导致消费者推迟购买iPhone。 但是除了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其实iPhone的销售成绩并不逊色。

库克预计,大中华区的业绩料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幅改善”,但“恐难重拾增长”。

中国市场曾短暂超越欧洲市场,成为苹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路透报道认为,按惯例苹果今秋会推出新版iPhone,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显示iPhone 8会有重大升级,这可能有助于今年年末iPhone的销售增长,但也可能意味着,消费者会等待iPhone 8登场再购买,那么第三季度苹果的营收可能进一步走低。

本周二苹果股价高位震荡,盘中一度触及148.09美元的历史高位,最终收盘报147.51美元,仍然达到收盘历史新高,自今年1月31日发布第一财季财报以来苹果股价已累计上涨22%。

然而在盘后第二财季财报公布后,苹果股价涨幅有所回落,在库克表示iPhone销售可能受到传闻影响后,跌幅一度超过2%。

iPhone面临中国品牌“围剿”

iPhone在大中华区销量下滑,一方面源于苹果在创新方面的乏力。 过去的苹果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而著称,但近年来,苹果在创新方面乏力的迹象愈加显著,iPhone从最早面世时的颠覆行业的惊艳,到如今被调侃“科技以换壳为本”,创新能力的不足让外界的期待值不断下滑,而随着竞争对手的追赶,过去由创新带来的巨大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iPhone的份额也在国产品牌的冲击下不断下降,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iPhone份额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15.4%下降至14.9%;华为的份额由8.4%上升至9.8,OPPO的份额由5.8%上升至7.4%。

在中国市场方面,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机出货量达1.14亿台,同比增长9%。

华为第一季度在国内出货量达210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8%居第一;

OPPO出货量同比增长55%达到2000万台;

vivo以170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15%的市场份额;

苹果则排在这三家国产品牌之后,位列第4。

华为、OPPO和vivo占中国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50%。

在“中国Top5智能机品牌”中,苹果甚至也已排到第四的位置,国内销量仅仅是第一名OPPO的一半。

IHS Markit公布的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机销量情况

中国市场的下滑,也让库克不得不开发更大的市场,印度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考虑到印度的人口数字,苹果目前正在大力投资印度市场。 库克称,印度市场最近几个月的季度营收增长保持了两位数,这与其之前披露的过去几个月印度市场销售以两位数增长一致。

但尴尬的是,苹果在印度仍然无法摆脱中国品牌的“纠缠”。 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印度2016年第4季度有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报告显示,去年第4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前五名中,有四个品牌来自中国,分别为:vivo、小米、联想与OPPO。

三星仍然稳居印度第一,市场份额为24%;vivo排名第2,市场份额为10%。 小米则占据9%位列第3,联想占9%,OPPO占8%位列第5。 2016年第4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总共占据了印度46%的市场份额。

印度《经济时报》曾于今年1月发布文章,中国品牌的手机却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一半以上。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称,到2017年年中,中国品牌的手机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增至60%。

面对下滑的窘境,也许未来能拯救苹果的,只有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8了,此外,外界还预测苹果将于今年9月推出iPhone 10周年系列产品,这也让投资者对苹果寄予希望。

然而,一旦iPhone新产品的创新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热情,那你是会继续选择iPhone,还是安卓?

手机快充技术是不是越快越好?

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和手机配套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充电器为了充电快,会加大功率、提电压,有些电压会达到9V以上,这样的高压会对手机造成损坏的。

事实是充电器功率的大小确实会影响手机的充电速度,但是它对手机充电速度的影响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而这个充电的限额则是由手机电池的保护电路IC来决定的。 比如手机的电池把电流最大限定在2A,那么你即使用多大功率的充电器,它的输出也不会超过2A,而且如果功率过大甚至还会烧坏电池。

手机的电池不仅控制着最高的输出,还会智能的调节充电器的充电速度。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手机电量一般在充到80%以后,充电的速度就会慢慢的降下来,这同样是电池的一种自我保护。

虽然充电器功率越高,不代表充电速度就越快,但是想要提高充电速度确实需要大功率的充电器。 现在的快充技术流行后,手机充电器的功率也从5W渐渐变为12W、18W、22W…越来越高。 弄明白可这些以后,你就知道充电器比不是功率越大越好,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你好!我是 @感悟人生Feeling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手机基本上都支持快充了。快充越快越好吗?

快充分为两种高压快充和低压快充。

高压充电的时候,速度是非常快的,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发热会比较高,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你摸手机会特别的烫。 低压的话,速度是比较普通的,但是这种充电方式,发热量会比较低,对于手机的保护也比较好。

许多手机商都说自己的产品充电速度快,但都没有说快充对手机的伤害。 其实,快充并非是越快越好,快充的速度虽快但对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同时还要解决电池寿命问题,不能快乐速度,短了电池寿命。

手机快速充电对手机的电池寿命危害很大而且不安全,充的快只是更名 科技 又近了一步、但是还是需要稳中求胜。

手机快充技术不是越快越好,最重要的是要与手机相匹配。

在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比手机才开始发展的时候长多了,其实是因为现在的手机中有更多的新功能,所以说我们才那么的喜欢玩手机。 在随着手机的使用的时间更长的情况下,手机厂商就将手机的电池容量进行一个加大,来满足我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的需求,不过目前的手机大多是处于一个4000毫安的电池容量,少数有更高的,但是手机厂商也没有打算继续研究手机的电池容量了,毕竟再研究的话手机的体积就会相对增大,所以说手机厂商现在都将电池的续航都放在了研究快充技术上面,各大手机品牌也是在这一个上面展开了新的较量,现在在市面上有六大主流的快充技术,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第一种:USB PD3.0,这一项技术目前可以达到100w的充电功率,充电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兼容性也比较高,只要有一个PD的快充头子,我们就可以给支持PD快充协议的这些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现在只要是使用Type—c接口的都是支持这一个协议的,所以说只要是使用这个接口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是可以使用这项快充技术。

第二种:高通QC,这一项快充技术是通过增大电压的方式,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当电压越高的时候,充电的速度也就越快,不过这个控制手机发烫的情况不是那么明显,对于安全性不是那么的稳定,不过这个快充技术的充电速度确实是很快,15分钟就可以充满一半的电量。

第三种:联发科的PumpExpress,这是一款采用SB Type-C接口进行直接充电的快充方案,这一项快充技术据说可以在20分钟以内将手机的电池从百分之0充到八分之70,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充电的时候手机发烫的问题,安全系数相对要高一些。 目前很多的千元手机以及安卓平板都是使用的这一项快充技术,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还是比较多的。

第四种:OPPO VOOC,这一个可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了,oppo的广告可是在这一方面打的很是响亮。 这一项技术采用的是一个低电压高电流的快充模式,在手机前期充电的时候速度是比较快的,不过这一项快充技术兼容性比较差,只有在oppo的手机上才可以使用,必须搭配相关的数据线和电池以及充电器,所以说对于其他的手机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第五种:一加DASH,这一项快充技术也是比较厉害的,充电的时候可以保持手机不会发烫,安全性比较高,而且半个小时也能够充到百分之57的电量,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不过这一项技术也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兼容性跟oppo的闪充技术是一样的,之适合在一加手机上使用。

第六种:华为SuperCharge,这一项快充技术是第一个获得了德国莱茵安全认证的手机快充技术,它支持QC2.0、FCP、SCP三种协议,通过直充SCP协议,在不影响手机与充电器的实时通信的同时,还能智能调节电压和电流满足充电过程中电压需求,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耗。

以上就是目前市面上6大主流手机快充技术,国产品牌霸屏,对于快充技术逐渐霸占手机的市场

充电速度的快慢和充电方式、充电设备有关,先看看两种充电方式:

一种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无线充电,使用电磁转换完成充电,效率较低;一种是有线充电,效率对比无线充电较高,和充电插头、线缆等材质有关。 无线方式充电较慢,一起来看看有线充电都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影响充电快慢的因素

1.充电插头的输出功率

充电插头输出功率的大小,是影响手机电池充电快慢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慢充一般使用的是5V/1A的输出功率;常见的快充一般使用的是5V/2A,或者为9V/2A的输出功率;以华为Mate20 Pro的充电器为例,支持5V/2A、9V/2A、10V/4A MAX三种输出功率。 华为这款手机不仅照相功能强大,并且电池充电速度也是非常快速,并且为4200mAh大电池。

2.充电线缆

连接手机的充电线缆,同样制约着手机充电速度的快慢。

线缆的选购上,尽量使用纯铜线缆,避免使用混合材质的线缆;避免电流才线缆传输中,因为电阻的问题,导致损耗较大。

电池充电设置失误,导致的隐患

相信大家对三星的note7并不陌生,爆炸门的主角;因充电方案设计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彻底导致三星在中国市场业务的下滑。

3.充电模式是否有被限流。 如果你使用不当的方式充电也可能会被限制充电电流,导致你的电源适配器的功率再大也无法发挥作用。 常见的限流有两种,一种是数据传输模式下充电,电流会被限制在0.5A以下,常见于用电脑USB口给手机充电的办公室人群,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数据线换成一条专门的充电线。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快充技术指的就是快速充电技术。 在充电时,充电器会将电流输送到电池中去,然后电池会将电能储存起来。 主流的快充技术就是通过增加电压或电流的方式来提升充电速度,这样一来,任何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让手机获得足够的电量。 除了速度,在安全方面,田晨说,国产自研的新一代快充技术专门定制了智能控制芯片来全线路控压、控流、控温,实时监测电池的使用情况,为安全提供保障。

随着快充技术加速国产化和自研化,有业内人士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升兼容性。

我很高兴能够来回答这个问题。

手机快充技术并不是约充电越快越好,我们普通的手机一般就是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就可以充电完成。 有的快闪充的充电器一般的半个小时就可以充满。 如果充电再快的话,对充电对手机的电池是有影响的,手机电池的寿命会越来越短,充电器会发热,电池也容易起包。 所以一般充电器一个小时充满,就算是正常的了。

手机快充功率越大,充电速率越快,电池爆炸的风险也就越大,然而大功率快充的代价是牺牲电池容量,从技术角度来说,手机快充的功率越大,电池密度就会越小,虽说手机大功率快充,已经解决了电池爆炸的风险,但这种牺牲电池容量换来的技术,对用户体验提升并不大,所以手机快充的技术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

下面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快充本身对于手机的电池的损耗就非常的大。 如果你使用的手机是使用低压进行快充的手机。 那其他的快充设备是无法给你的手机进行快充的。 你只能使用原配的充电设备才能给你的手机快充。

提高充电速度的方法有两个大方向:一是提高电压,二是提高电流。 普通手机提高电压会增大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加速电池老化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最近扎堆发布的手机中,黑鲨3支持65W快充。 另有消息称,即将发布的红魔5G手机也支持65W快充。 如果加上realme X50 Pro,多款骁龙865旗舰手机用上了65W快充。

在此之前,65W快充只有OPPO一家厂商在用。 今年,更多的手机厂商用上65W快充,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充电更快。 从表面来看,65W快充的充电速度确实快,可以把充电过程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殊不知,快充并不是越快越好,大功率快充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大功率快充面临电池爆炸的风险

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原理,手机快充功率越大,充电速率越快,电池爆炸的风险也越大。 正因于此,手机主流的快充技术去年仍旧停留在40W左右。 今年,旗舰手机用上了55W快充,少数几个品牌用上65W快充。

去年,小米曾经展示过100W快充,vivo展示过120W快充。 然而,65W快充目前已经是手机快充技术的瓶颈。 说白了,快充功率越大,电池的爆炸风险也越大。 如何把大功率快充的爆炸风险降到最低,是大功率快充商用的关键。

目前,无论是OPPO的65W快充,还是黑鲨3手机的65W快充,都使用了双电芯技术。 众所周知,大多数手机都是单个电芯,只有iPhone X这种极少数手机是双电芯。 这些支持65W快充技术的手机用双电芯,就是为了降低电池在高速充电时爆炸的风险。

与单电芯相比,双电芯充电有什么区别呢?通俗来说,65W快充是把65W的充电功率,分摊在两块电芯上,这样能够降低单电芯的充电功率。 按照平均分摊来计算,一块电芯的充电功率只有32.75W,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范围。 不过,如果其中一个电芯出现问题,手机电池仍面临爆炸的风险。

大功率快充的代价是牺牲电池容量

在很多人看来,更大功率的快充能够缩短手机充电的时间。 殊不知,大功率快充的代价是牺牲了电池容量。 坦白说,这种做法有点得不偿失。

从技术角度来说,手机快充的功率越大,电池密度就会越小。 那么,电池密度与电池容量是什么关系呢?体积相同的一块电池,电池密度越大,电池容量也越大。 所以,苹果手机电池看似很轻薄,电池容量要比其他手机更大,这是因为苹果手机的电池密度更大一些。

为了保证电池安全,支持大功率快充的手机电池密度不能太大。 也就是说,在电池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快充功率越大,电池容量也就越小。 比如,OPPO Find X2支持65W快充,电池容量只有4260mAh,单电芯的容量只有2130mAh。 要知道,今年的骁龙865旗舰,电池容量都在4500mAh以上。

相比4G手机,5G手机更厚一些,而且重基本都在200g以上,这已经相当厚重了。 如果手机支持更大功率的快充,要想保持电池容量不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电池变大。 这样一来,手机会更厚,这是消费者难以接受的。 多年来,苹果手机只支持18W快充,并不是苹果技术落后,而是因为要保持iPhone外观的轻薄性,使用更大功率快充就要牺牲电池容量。 加之苹果手机电池密度太大了,使用大功率快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

写在最后:虽说手机大功率快充已经解决了电池爆炸的风险,但这种牺牲电池容量换来的技术,对用户体验提升并不大。 的确,65W快充提升了充电速度,可电池更不耐用了;40W快充的充电速度慢一些,但电池更耐用了。 毋庸置疑,与其他技术一样,快充技术也需要一个平衡点。

蜂花翻车 但这一次没有人帮它翻红
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比三万 王传福回顾造车史 曾被业内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