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黑龙江省文联指导,牡丹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牡丹江市文联和牡丹江市书画院承办的“丹青绘华章——牡丹江市书画院建院40周年优秀作品展”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黑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马新,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牡丹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玉俊,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杨伟华,牡丹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铁平出席开幕式并启动画展开幕。开幕式由牡丹江市书画院院长胡波主持。
展览现场
李玉俊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进京展是牡丹江市艺术工为党抒写、为祖国抒情、为雪城抒怀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牡丹江市书画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全新起点,借此机会诚邀全国的艺术家朋友们到牡丹江开展采风创作、展览展映、辅导培训等系列文艺实践交流活动,让艺术家们的灵感与牡丹江的文脉相通互动,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为推动牡丹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马新在致辞中说,近年来,牡丹江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聚焦时代主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文艺人才培养、服务扶持基层文艺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以牡丹江市书画院为重要阵地,培养汇聚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色与龙江风骨的美术精品,为担负新文化使命、推动龙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平在致辞中说,这次展览的名字“丹青绘华章”很有意境,喻指牡丹江书画院用画笔在历史的长河中绘出了一幅幅绚烂的篇章。40年来,牡丹江市书画院始终牢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之使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不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今天的展览全面梳理了书画院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牡丹江市书画院成立40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艺术创作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现场
牡丹江市书画院成立于1984年,建院40年来,经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在创作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育、文艺惠民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绩,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在众多国内书画赛事和展览中入展并荣膺奖项。展览共展出牡丹江市书画院40年来创作的优秀书画作品126幅,全面展示了牡丹江市书画院成立40年,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艺术创作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将持续至11月8日。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记者 | 于欣悦
视频 | 苏锐
| 于欣悦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书画美术
菏泽市(邮编 电话区码:0530)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于北纬34°39〃--35°53〃,东经114°48′--116°24′。 辖牡丹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东明八县皮判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人口887.6万,面积平方公里。 [1] 菏泽历史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称天下之中(史记)。 别称:中国牡丹城、曹州。 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 是我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 被称为“三乡一城”。 [1] 菏泽书画概况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 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卜昭信、张凤集、李眉川等,现代有吴东魁、王兆石、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刘昌杰、高观凌、于玉军、李明晋、曹明冉、冯训文、李玉凤等。 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 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 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 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 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网络,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 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 [1] 菏泽书画发展史菏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以国花牡丹名闻天下,而且以其繁荣发展的书画艺术饮誉海内。 菏泽书画历史渊源流长,名人辈出。 据宋史.燕肃传载:燕素(曹州人),长诗文书画,其作品多入妙品,以及北宋晁补之兄弟(钜野人)、元代商挺(曹州人),至明代曹州何氏家族(何永匀,何永健四代孙)以诗书艺传家,历代不衰。 清代马延熙、郭如仪、刘琨、田如烩等皆为当时书画名家。 近代以来,著名书画家牛千古、郑树屏、李楣川等都为菏泽地区的书画艺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 建国以来,菏泽的书画艺术有了更快的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影响的书画家,如中国版协付主席、北大荒创始人晁楣先生、著名国画艺术家田伯平先生、著名雕塑家庞媛女士,以及何方华、鲁风、吴东魁等。 他们在国内或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名气。 目前,我区有国家级画家5人,分别是许汝良、梁兆存、王福增、黄恩涛、上官超英,省级画家88人,如李荣海、董洲、成弘夫、王进、周庆汉等,地区级200多人。 [2] 各种类型的书画组织遍布菏泽,美协、书协、文化艺术单位和民间书画组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书画组织网络。 现有各类书画协会、学会、画店等100多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数曹州书画院。 [2] 菏闷蠢泽书画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全国、省级美术协会员近300人,参加全国书画函授学习的达3000多人,参加地市级书画培训班的达数万人。 目前,书画作品业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经济交往,联谊会友的重要礼品。 为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需求,菏泽每年都举行近百次不同规格的书画展览,推动了书画艺术的提高和普及。 [2] 菏泽市巨野县农民书画展饮誉省城巨野县民间书画艺术展览08年在省美术馆开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正昌、副省长蔡秋芳、省文化厅厅长张长森等领导同志和省内书画界部分知名人士参加了展览活动。 [2] 巨野县民间书蚂握陪画艺术展览作为山东省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成果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省文化厅主办。 此次展览汇集了巨野县39位书画家的340多幅作品,代表了巨野县书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作品真实地表达了基层群众的现实生活,生动反映了在新的时代农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 在展览开幕式上,朱正昌、蔡秋芳、张长森等为展览剪彩,并向参展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2] 曹州书画院创建于1985年10月,占地一万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九千多平方米,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文化事业单位。 目前为全国地市级规模最大的画院。 [2] 曹州书画院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千字文石刻壁,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观幽雅,宜书宜画,已成为菏泽对外开放的窗口,书画活动的中心,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爱国注意教育基地,并常年对外开放。 东西两大展厅,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先后承办、举办各种展览二百多场次;曹州碑廊全长四百多米,内容以反映菏泽风光、赞美曹州牡丹为主题,并刻制了部分历史名人的肖像和事迹。 作品多出自当代书画名家之手,也刻制了数位伟人和先贤的手迹,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地方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曹州书画家作品陈列馆陈列的作品均系菏泽书画名家之精心创作,代表了菏泽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所藏80幅精品是晁先生无偿捐献的,作品以当年人们开垦北大荒热火朝天的创业精神和壮丽景观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性、艺术性为一体,展示了晁楣先生高超的版画艺术水平。 由此,书画院被誉为艺苑奇葩、画宫无双、民族文化的基地,书画艺术的殿堂。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赞道:灵根天降鲁西南,魏紫姚黄墨牡丹。 更著曹州书画府,莅临皆有十分缘。 书画院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 建院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参观游客人八十余万人次。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李锡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先后视察了曹州书画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 曹州书画院1985年聘请舒同先生为首席顾问,苏毅然、崔子范、许麟庐、于希宁、刘炳森、刘艺为名誉院长,院外画师120多名。 两次应邀赴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创作书画作品65幅。 15年来,在中央、省级报刊发表书画作品二千余幅,入选国家、省级展览六百余幅,外出办展六十余次。 先后出版了《刘炳森楷书曹州书画院碑记》、《当代中国花鸟画集》、《牡丹杯大奖赛作品选》、《曹州碑林作品集》和《曹州书画院》等大型精装画册。 2000年4月举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大型牡丹摄影作品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日本有关新闻机构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对书画院及书画家进行了专题介绍或新闻报道。 [2] 另外,建于书画院内的赵登禹纪念馆,以大量翔实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再现了菏泽籍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热情讴歌了赵登禹将军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曹州书画院被评为地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收入《中国旅游信息库》;1997年,入编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中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景区大观》,被列入全国著名景区景点500家;2000年中国文联在曹州书画院设立中国文联文艺家生活创作基地。 [2] 位于曹州书画院的曹州碑廊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两期施工落成,全长近500米,刻碑四百余块,目前为全国最长的碑廊。 碑廊内容多以赞颂国花牡丹的历代诗词和牡丹风采为主,其中有部分历史名人和伟人的手迹,也有舒同、启功,藏克家、黄苗子、唐云,沈鹏、刘炳森、武中奇、沙孟海等现代名家的作品,同时还刻制了数块反映曹州历史名贤和名贵牡丹品种的绘画作品,以丰富多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集现代书法家作品之大成,熔牡丹文化于一体的亮丽景观,吸引着上万游客前来观光,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书画艺术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巨野县的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宋代,颇具建树,清代和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刘藻为代表的一个书画家群体,留下了大量的碑贴、画本。 [2]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巨野县以黄恩涛、王世超、董森、梁福根、邹德玲、刘新义、王广云、李世群为代表的广大书画艺术工继承和发扬传统书画艺术,植根巨野这片沃土,用丹青绘志抒怀,把全县的民间书画艺术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和省级美协会员二十多人,市县级会员九百多人,市级以上参展作品一千余幅,群众性的各类书画组织遍布全县,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麟州书画社等组织已成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场所。 全县集创作、销售、装裱于一体的大型绘画点达三十余处,以姚贵元、王传学、黄呈进、常进等为代表的农民绘画创作学习班、加工点和以工笔牡丹为主的产销网络,遍布全县十多个乡镇,独山镇刘庄村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专业村。 全县常年在外地从事书画销售的人员达六十余人,年销售书画作品二十余万幅,年产值达二千余万元。 [2] 巨野县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0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占祥发来了贺信。 绘画之乡的命名提高了巨野农民书画的知名度,为巨野县农民书画走向市场、形成书画产业奠定了基础。 [2] 2001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家协会、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销售总公司成立。 为了向外界充分展示巨野书画艺术的风采,该县多次远赴上海、嘉兴、西宁、西安等地组织农民画家举办作品展览,并与香港、北京等地的艺术中介机构保持热线联系,积极开拓书画市场。 [2] 2002年,中国巨野农民书画院暨巨野农民书画研究会成立,为菏泽文化大市的创建添了新的亮点。 两个组织荟萃巨野书画精英,集研究、创作、培训、销售功能于一体,内靠基地,外联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当巨野县书画产业“桥头堡”,打响“中国巨野农民书画”品牌,从而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2] 本段福建省诏安县地理位置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门”、“闽南大温室”之称。 [3] 书画起源与发展诏安书画,始自唐代。 唐开元年间,著名书法家钟绍京贬任怀恩县尉,其人“字画妍媚,遒劲有法”,其书风对九龙江流域书画艺术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宋代,陈景肃、翁待举等渐山七贤和应他们邀请来访的丞相陈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学者陈淳、林用中,以及避祸隐居九侯山的江南赵嘉客、洛阳周直言等人的诗文书画,丰富了诏安的书画艺术。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起先后兴办的石屏、渐山、丹诏等书院,促进了诏安书画的交流与发展。 元代,到九侯山挂锡的僧无碍倚崖题刻的“九侯名山”4个擘窠大字,为闽省金石之宝,对诏安书法起了一定影响。 明代末年,诏安书画风气鼎盛,先后出了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书画名家。 当时,诏安文人墨客崇尚题记碑刻。 至今,诏安城乡还保留着大量的明代碑石题记、牌坊榜书,挺拔遒劲,叹为观止。 沈起津的《双屏泰山庙记》被誉为碑林瑰宝。 清代,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诏安许多书画家趁商旅之便,南下潮、汕、穗,北上沪、甬、扬、津、京等地,拜会各方名家,交流取经。 而外地书画家也不断来诏交流,使诏安书画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技艺水平。 诏安书坛画苑一时名家辈出,出现了康瑞、刘国玺、谢廷爚、沈锦州、沈瑶池、谢琯樵、汪志周等书画名人。 当时从北方学成回诏的沈锦州在继承诏安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北派画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他画风苍劲,韵致清丽;着色偏重赭石花青,孤冷淡雅,自成一格。 后由其学生沈瑶池、谢琯樵继承发扬他的艺术风格,在各地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闽派”。 谢琯樵还东渡台湾,作画授徒,被誉为台湾画坛的开山祖师。 清末民国时期,诏安书画家达80多位。 马兆麟等书画家,大胆吸收海派之长,使诏安书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诏安相继出现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林仰峥、韩柯、沈锡纯、沈耀初、许海钦等驰名中外的书画家,以及在艺术上颇有建树的谢有秋、沈汉桢、徐序行、许沙洛、沈荣添、高继文、沈吉文和一批中青年书画家。 改革开放20年来,诏安书坛画苑,新人辈出,能书善画者参加各级美协、书协的有近百人之多,许多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并获奖。 《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记载历代诏安籍书画家23人;中国美术家协会13个常务理事中,诏安籍画家就占了2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之职也曾由诏安人担任,诏安书画家在海内外艺坛尽领风骚。 1993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诏安书画名家“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 用书画看诏安从2008年至今,诏安县先后举办四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节,大力弘扬诏安书画艺术,同时也邀请CCTV《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红星艺苑》等栏目助阵,将节会推向巅峰,使得诏安书画产业蓬勃发展,对诏安书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响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本段甘肃省通渭县处在渭河北岸支流牛谷山中上游的通渭县,是东汉著名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等古代优秀人物的故里。 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渭人以书画作为表现感受的载体,城乡村野处处散发出书画艺术的幽香,营造出了浓烈的艺术氛围,被人们称为“通渭现象”。 通渭人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蕴涵着传统的技艺和不断的创新意识。 美术作品又有别于陕西户县,天津杨柳青的农民画,风俗画。 而以地道的文人画成其一大亮点。 1986年,通渭书画作品进京展出。 1992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吴一峰的生平
1915年:8岁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 1920年:13岁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从高晓山习中国画,从余天遂习书法,从翁子勤习篆刻,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书画艺术教育;反复临摹珂罗版《中国名画集》和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反复阅读《徐霞客游记》,立下将来用绘画作品去探索、表现徐霞客足迹的终生宏愿。 1922年:15岁与同班同学陆俨少因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共同爱好而结为终生挚友;到上海嵩山路 “嵩山草堂”,向冯超然老师行拜师礼。 冯超然取“立马吴山第一峰”之义,赐名“立”,字“一峰”,遂以字行,并将该年定为自己的“艺术元年”。 1923年:16岁在“题襟馆”参加许铸成主持的“青年画会”,并结识吴昌硕、王一亭、任堇叔、俞语霜等书画界前辈。 1924年:17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受业于刘海粟、朱天梵、郑午昌、方介堪、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黄葆戉、陈摩;遍临刘海粟“存天阁”珍藏之历代名画原作;课余问道黄宾虹,为其私淑弟子。 1925年:18岁结识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因“五卅”事件,美专停课。 请假休学半年回平湖老家专力向乡儒张咏清学习古文、诗词。 1926年:19岁在平湖学习古文、诗词;经朱天梵推荐,在松江闹缓县泗泾镇小学任教一年。 1927年:20岁秋,辞去教职返上海美专恢复学业,常往上海愚园路拜访郑午昌、谢公展、楼辛壶诸师,获教益良多,尤以郑午昌、朱天梵师指点最勤,点拨最精。 1928年:21岁由江小鹣推荐,镌刻南京中山陵 “仰止亭”石碑,碑文由叶恭绰书写;六月,以春、夏、秋、冬山水四屏及《匡庐瀑布》参加“天马会第九届美术展览”;于上海美专毕业。 1929年:22岁。 作品《蜀道图》参加“中华第一届全国美展”;冬,参加由郑午昌、孙学泥、谢公展、商笙伯等人发起组织的“蜜蜂画会”。 1930年:23岁7月,为于右任治印,发表于《蜜蜂画报》第十二期;10月,步行往浙江海宁观钱塘江潮,归作《钱塘江观潮》图册; 1931年:24岁6月,数幅作品参加“上海名搭纤人合作书画折扇”展览;10月,徒步浙江东西天目山、富春江等名胜游览写生,搜集创作素材。 行前得黄宾虹、郑午昌、朱天梵、刘海粟、黄葆戉等题辞壮游。 1932年:25岁1月,以浙西旅游写生题材所创作的《天目山》、《莲花峰》等,参加“岁寒合作画展”;5月,与徐悲鸿、郎静山、吴湖帆、谢稚柳、李秋君、郑曼青等人,前往西门路张大千寓所,为其34岁生日祝寿;9月,随黄宾虹由上海入四川到成都讲学。 行前海上诸师友谢玉岑、张大千、陈定山、钱瘦铁、经颐渊、、俞寄凡、马万里、贺天健等赠以墨宝壮行;9月15日与黄宾虹在上海登“永年”号轮船,溯长江西行,于9月27日抵达重庆。 数日后,由重庆乘船至宜宾,再经岷江乘船抵乐山,与黄宾虹同游峨眉山。 于11月6日乘汽车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聘请黄宾虹任该校国画系主任、教授,经黄宾虹推荐任该校及东方美专教授。 1933年:26岁立春日,成都书画界人士于市内少城公园通俗教育馆,欢迎黄宾虹、吴一峰入蜀讲学,并摄影留念;参与创办成都书画界社团组织“蓉社”;3月,在成都举办自己的首次个人金石书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济东北难民;8月,赴川北绵阳、梓潼、三台、射洪及涪江流域写生并考察古迹;11月,再赴川北游历写生。 1934年:27岁在川北剑阁、广元、阆中、昭化、苍溪等一带游历写生,创作多幅反映蜀道及嘉陵江风光的作品;12月,返浙江省亲,在汉口举办“吴一峰个人书画展览会”。 在武汉结识陶北溟。 1935年:28岁5月,在四川三台结婚。 婚后迁往重庆;秋,返成都,受聘于四川艺专,教授国画; 1936年:液枝模29岁5月,赴乐山写生游览,在凌云山乌尤寺拜识晚清名士、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 赵熙为其《壮游图》题诗。 1937年:30岁4月,东下省亲。 在南京以写都江堰风貌的国画力作《离堆》图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南京期间,与张大千、谢稚柳、方介堪等重逢。 并结识黄君璧、于非闇等人;5月,以描绘蜀中风光的80余幅画作,在杭州市内湖滨体育馆大楼举办“吴一峰蜀游画展”,潘天寿、姜丹书出席画展。 7月2日,“吴一峰蜀游画展”在上海市南京路大新公司美术厅举行。 刘海粟、郑午昌、朱天梵、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戉、谢公展、徐郎西等出席祝贺。 郑午昌、张大千等为画作题辞,郑午昌为“画展”作序。 中国画会珂罗版《吴一峰蜀游画集》发行,郑午昌、朱天梵撰序;12月,四川省抗战动员委员会成立,聘为干事,讲授运用国画知识于抗战宣传之需要,参加抗战宣传。 1938年:31岁2月,在报纸撰文,呼吁在抗战时期加强对艺术和文物的保护;4月,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咨议;11月,专程往青城山上清宫看望刚从沦陷区回来的老友张大千,并与在成都迎晤避难入蜀的画友黄君璧、叶浅予、、郎静山、谢稚柳等。 1939年:32岁4月1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举行,展出吴一峰所作南京、上海、杭州以及四川等地风景名胜画100余幅;4月21日,与黄梦元、屈义林、谢趣生、牟定文发起组织“四川美术研究会”;9月1日,以“川康绥靖公署参事”身份,奉命陪同苏联大使潘友新从成都前往峨眉山洪椿坪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递交国书。 送走大使后,独游峨嵋诸胜景。 12月,于成都西郊修建斋堂“一峰草堂”。 1940年:33岁日军逼近湖北三斗坪,满怀激愤创作的《夔门风雨》图。 在蜀中与董寿平相识,并为董氏治印。 年末,“一峰草堂”落成; 1941年:34岁3月,在蓉迎晤关山月、赵少昂、赵望云等画友。 为关山月治印;4月,“四川美术协会”在成都祠堂街成立,任交际组组长,负责省内外画家的联络工作;冬,在重庆南岸第二十兵工厂,与在此供职谋生的老友陆俨少相晤。 1942年:35岁1月4日,“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大厅举行,郭沫若、黄君璧、陆俨少等前往观赏祝贺;2月,为郭沫若治印;郭沫若为所绘工笔重彩《剑门行旅图》题诗;2月6日,应由各国驻渝大使馆妇女组成的“国际妇女会”之邀请,在重庆康宁路5号作了《国画之价值》的讲演。 6月,在宜宾举办画展;9月,陆俨少由重庆来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下榻于“一峰草堂”。 陆俨少为“一峰草堂”撰题楹联两幅,并为吴一峰夫人骆禧懋作水墨山水。 秋,在绵阳举办画展;与谢无量同游窦圌山; 1943年:36岁1940年创作的《夔门风雨》被选送英国伦敦展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刊于《中国与不列颠》(英文版)一书中;吴作人至蓉,常相过从,并为吴作人治印;4月,在雅安举办个人画展;9月,陆俨少寄赠所作《一峰草堂图》。 1944年:37岁1月22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提督街豫康银行举行,前往参观并祝贺画展成功;3月25日,四川美术协会在祠堂街举行庆祝首届全国美术节纪念大会,参与策划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7月,“吴一峰纪游画展”在成都举行,陆俨少为画展作序;秋,“吴一峰纪游画展”在重庆举行,郭沫若、黄君璧、李可染、陆俨少等对展出的作品均极推崇。 1945年:38岁夏,在青城山整理历年画稿;秋,吴一峰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协展厅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结束后往赴重庆,拟往云南追循徐霞客游踪作滇西游历。 1946年:39岁1月,在重庆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写生画展”;2月,抵昆明。 开始其独步追寻明代徐霞客足迹的滇西游历,在当时条件下,堪称惊世绝俗之艺术壮举;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4月5日,以《徐霞客游记》为向导,只身独步,由昆明沿滇缅公路西行,一路风餐露宿,结伴马帮,探点苍之胜,寄玉龙之奇,泛澜沧、渡怒江,历时八个月。 沿途考察,写生绘图,对滇西奇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获得大量珍贵资料,满载而归;12月12日至18日,《吴一峰画展》在昆明南屏街重庆银行大楼举行。 反映滇西风情的200幅国画,在这次的画展中亮相后,引起了轰动,画展办得极为成功。 云南《正义报》对画展的盛况作了连续的报道及评论。 1947年:40岁春夏,在成都“一峰草堂”整理滇游画稿及游记;秋,为追循徐霞客游踪,再次出游。 由川黔道经桐梓、松坎越娄山关往赴贵阳,与宋吟可、王渔父等画界朋友相识并交流画艺;独往安顺、镇宁,考查溶洞,观赏黄果树瀑布,创作有《安顺粮仓洞》、《黄果树瀑布》。 返归贵阳后,晨游黔灵山,沿途写生勾画,直至夕阳西下,偶得奇景,触发灵感,遂创作了自己的名作《黔灵夕照》;冬,“吴一峰中国画展”在贵阳艺术馆隆重举行。 1948年:41岁春、夏,在贵州黔西北各地游历写生、举办画展;秋,“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隆重举行,全面展示其入蜀十五年中反映川、滇、黔名胜风景、风土人情的水墨、设色、工笔重彩、青绿没骨山水画共200余幅;与瑞典青年学者,现为国际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9年:42岁春、夏,在一峰草堂整理入蜀十五年来大量写生画稿、游记;10月10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展出,被誉为国画山水写生大师,本次展览为吴氏在建国前最后一次画展。 1950年:43岁为生计所迫,自1950-1956年春在一家汽修厂任仓库保管员。 在此期间,仍埋首创作,潜心作画,写诗治印,勤耕不辍。 1951年:44岁在汽修厂上班,业余时间作画。 1952年:45岁开始构思创作反映岷江全流域风光的大型手卷《岷江胜概》图。 1953年:46岁业余时间创作反映描绘滇西风情的青绿山水《点苍胜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在北京举行,以《点苍胜集》和《黔灵夕照》参加展览。 展毕,《黔灵夕照》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47岁历时数年,长1900厘米、高17厘米的《岷江胜概》图手卷完成。 手卷从岷江之源起,沿其流域至宜宾汇入长江止,举凡山川风景、古迹名胜、风土人情、市容城建、四季变化,都细致入微地收罗于图中;谢无量为手卷《岷江胜概》题写引首。 1955年:48岁3月,“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岷江胜概》手卷被推选展出,所获评价极高;4月,按中国美协安排,受四川省文化局派遣,沿修建中的宝成铁路线体验生活,实地写生,产生了一批反映成都至秦岭山川新貌的作品;5月,从广元乘舟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合川、北碚而达重庆。 这次沿嘉陵江写生旅行的最重要成果,是描绘宝成线建设及嘉陵江全流域风光的巨型手卷《嘉陵山色》图;《黔灵夕照》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单幅印制,在全国公开发行。 1956年:49岁4月,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调入四川省文化局,归队从事专业美术创作。 并任群众文化工作室国画组组长;在成都迎晤老友李可染。 李可染为吴夫人绘赠《看山图》;谢无量为《嘉陵山色》手卷题引首;冬,应成都军区政治部邀请,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南江、巴中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为解放军建军30周年作画。 《进军大巴山》被选参加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旋又归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7年:50岁1月,吴一峰携近作前往西安举办个人画展;6月,老同学、老朋友朱屺瞻、钱瘦铁从上海来成都,下榻于“一峰草堂”。 临别,朱屺瞻以“一峰草堂”园中蔬果为题材,作《蔬果图》赠念。 钱瘦铁则为其篆刻题辞;8月,重庆美协主办的“柯璜、吴一峰、王渔父、杨济川、钟道泉国画联合展览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以反映现实题材的40余幅作品参展。 1958年:51岁4月,因建议成立“四川国画院”被划为右派分子;被迫放下画笔,下放崇庆县大炼钢铁。 与同为“右派”的流沙河在一个小组,负责砍伐木材供高炉燃料。 此后,又被调到新繁县禾登场新民公社劳动改造。 1961年:54岁被调回成都原单位四川省文化局,摘去了右派分子帽子。 被派往艺术馆建设工地看守工地。 1962年:55岁《黔灵夕照》图等数幅作品,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建国十三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 展毕又到自贡、宜宾、万县等地巡回展,随展往行,旧地重游,写生作画;12月,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举办“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周抡园、陈子庄”五人画展。 1964年:57岁被借调至四川省博物馆复制馆藏古画。 1966年:59岁“文革”爆发,受冲击被抄家,珍藏字画、创作资料损失巨大。 1969年:62岁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10月~12月,随省博物馆疏散到四川阿坝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利用劳动之余写生作画,创作出反映羌族民族风情的《羌寨金秋》等一批新作。 1970年:63岁由省博物馆调回四川省文化局,庚即被下放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劳动。 两年之间,体力劳动之余,仍禁不住此地青山绿水的诱惑,寻找间隙写生勾稿,创作了《五七干校全景图》、《木棉花开》、《五七干校医院》、《五七干校宿舍》等一批反映干校生活的新作品。 1972年65岁由干校回成都,被审查。 1973年:66岁其“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的决定撤销。 1974年:67岁成昆线体验生活,重游昆明。 1977年:70岁老友赵望云在西安逝世,赋诗致奠。 1978年:71岁出席成都市国画工座谈会。 1979年:72岁3月,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以喜悦之心情,绘工笔重彩大青绿绢本山水图《峨嵋祥云》。 又作《总理遗爱》图在《四川日报》发表。 1980年:73岁4月,四川电视台录制了专题节目《千里江山气势磅礴-介绍国画家吴一峰的手卷{嘉陵山色图}》;邓小平来川视察,以昔年在广安写生时所得之画稿,精心作画,在成都金牛宾馆面赠邓小平以志敬仰。 与邓小平合影留念;10月,以73岁之年,从所在单位四川省群众艺术馆退休;11月,被刚成立的“成都画院”聘为画师、顾问。 1981年: 74岁4月,与从广州来成都办画展的老朋友关山月两度相聚,并发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关山月画展观后》的文章;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来成都,与吴一峰在成都画院相晤,并互赠翰墨。 1982年:75岁9月,由重庆登舟东下,开始其退休后历时半年的旅游、写生。 重游长江三峡,并游览大宁河小三峡,连续游览庐山、九华山、黄山等名胜,将沿途所见胜景,写生收入画稿,先后创作了《万州江畔小景》、《黄陵庙》、《三游洞》、《石钟山》、《黄山宿雾》等作品;11月,旧地重游了杭州众多名胜古迹,均写生为图,有《西湖春色》等多幅作品;与老朋友陆俨少等相聚,陆俨少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应邀前往浙江美院国画系作“山水画创作”的专题讲座;12月,应邀赴南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为其前身)70周年校庆活动。 拜访老校长、时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刘海粟;在南京往清凉山拜谒了钦慕已久的明遗民画家龚贤(半千)故居以及中山陵、明孝陵,游览了玄武湖、燕子矶、栖霞山、莫愁湖;往游扬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名胜;12月28日,回到已阔别45年的故乡平湖,与昔年老友和同胞姐妹会晤团聚。 1983年:76岁1月,由平湖至上海,与谢稚柳、程十发、曹养吾、胡倬云等会晤相聚。 以次出游沿途写生画稿达上百幅,风景名胜游记上万字,归后所绘作品新材新景,画风嬗变,由清丽奇秀而为深厚雄浑,更时时透出 “华滋”的消息;谢稚柳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夏秋之际,复游都江堰、青城山,又复游峨眉山,为峨嵋文管所作《峨嵋胜概》图留藏;8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一峰画选》正式发行。 老朋友赵少昂题写书名。 1984年:77岁5月,陆俨少夫妇到成都,陪同陆俨少前往都江堰写生作画,探讨艺术;夏,六登峨嵋,且以77岁之龄徒步再登金顶;8月,《大渡河放筏》、《偶入青山》、《东坡诗意图》,选送至马来西亚参加《四川名画家作品展览》;10月,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11月受聘为新成立的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师,并与老友朱屺瞻、唐云、尹瘦石等在成都相晤。 1985年:78岁8月,往游距成都100公里的岷江上游支流皮条河两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探幽穴,钻险洞,观奇异各状的石钟乳、石笋,于深山绝壑之中,又获新的感受;9月,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第十四期上发表题为《踏破千山吴一峰》的专稿,专题介绍其绘画艺术;10月,前往岷江上游松潘、黄龙、九寨沟及南坪县、、江油县、德阳市等写生采风。 在若干写生画稿的基础上,创作出《九寨沟天鹅湖》、《九寨沟五彩池》、《长海》等面目一新的作品。 1986年:79岁7月,应北京圆明园基金会之邀,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圆明园首届全国著名书画家联谊座谈会”,会后游览了泰山、孔庙、青岛、崂山,最后继住北京游览了长城等名胜;10月,以《峨岭祥云》和《大理杨升庵写韵楼》两幅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四川省诗书画院书画作品展览》。 在上海与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广泛交流,并与老画友、老同学朱屺瞻、吴青霞愉快会晤。 1987年:80岁为四川省政府外宾接待室作气势磅礴的巨幅国画《峨嵋胜概》图;6月18日,《中国四川吴一峰书画展》在新加坡总商会展厅举行,展出80幅作品,其中尤以表现四川、云南、贵州的风景名胜最受瞩目;在新加坡期间,与潘受、王瑞璧、上海美专同学黄葆芳等相晤,并巧遇同时在此举办画展的老校长刘海粟。 1988年:81岁。 6月,四川电视台以《千山万壑笔底来》为题专题再次介绍《嘉陵山色》手卷。 1989年:82岁。 3月,以《峨嵋积雪》图获《四川中国画大展》丹青寿星奖;4月,被聘任为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及联络委员会委员。 1990年:83岁1月,往日本山梨县甲府市参加《吴一峰、李焕民二大巨匠美术展》,有80幅作品参展;5月,应邀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的《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览》,在港与赵少昂久别重逢。 老友黄君璧专程从台湾飞抵香港相晤,香港《文汇报》对此特作报道。 1991年:84岁8月,应邀回家乡浙江平湖市参加庆典活动。 以巨幅画作和书籍、画册留赠家乡。 平湖市委宣传部特主持召开了“欢迎吴一峰先生艺术座谈会”;11月,应邀往珠海参加书画交流活动;专往深圳看望陆俨少。 此次相聚为两位相交几十年的老同学、挚友的最后见面。 陆俨少 以自己新近出版的画集濡笔题字相赠;从珠海返广州,专赴广州美院看望老友关山月,随后又往访画友黎雄才。 1992年:85岁由刘海粟题写书名,陆俨少作序的《吴一峰画集》出版。 6月5日,在广州举办“吴一峰画展”。 关山月亲笔为画展题字并到场祝贺;6月17日,《吴一峰画展》在珠海举行;9月、11月,与四川省诗书画院摄制组人员先后前往江油窦团山、成都望江楼拍摄外景,配合完成由四川省诗书画院策划,前后历时10年之久的《吴一峰电视美术资料片》的全部摄制工作;11月14日,《吴一峰艺术生活七十周年书画展览》在成都市中心四川美术馆开幕,各界人士近千人到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关山月、李琦等老友致电祝贺。 1994年:87岁初夏,由家人陪同前往四川省诗书画院附近的成都百花潭桥头扶病现场写生,创作《诗书画院全景》图被四川省诗书画院收藏并刊载于建院10周年纪念册中。 此画为其最后一次外出对景写生。 1995年:88岁因病在家休养。 1997年:90岁8月,“吴一峰九十回顾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同时发行画册《大走客吴一峰九十回顾画集》,传记《大走客吴一峰》,诗文选集《远行集》。 1998年:91岁1月,在成都逝世。
詹勇詹勇履历
詹勇,生于1978年浙江,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同年,他加入南京书画院,自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2005年8月,詹勇入选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7年9月,他入选江苏省中国画展,并册搏在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中获得铜奖。 同年,他还获得了南京优秀画家提名。 2009年9月,詹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江苏美术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一等奖)。 2009年12月,他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2011年6月老笑,詹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江侍姿含苏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中获得优秀奖(一等奖)。 同年,他参与了“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画展,并入围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 2012年,他参与了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以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 詹勇长期与守一轩战略合伙伙伴合作,共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