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青藏高原,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面积超12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 其实是我国战略价值最大的领土之一。 为何这么说呢?
大家从近年的一些大新闻就能看出来,南边的印度以及某些西方国家总是在西藏地区频频搞事,挑衅我国,时刻想要霸占青藏高原,将西藏从我国分裂出去。
在一些西方国家看来,我国能否处理好西藏问题,与我国能否处理好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同样重要。除此之外,青藏高原的战略价值之所以如此之高, 还有诸多其他因素的加持。
(青藏高原)
一、历史上青藏高原的重要价值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是长期受到边疆问题的困扰。而在历史上对中国威胁最大的边疆问题,似乎就是中国北方边患。具体来说,这个北方大致就是蒙古高原以及相邻的东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所以长期呈现出一体的形态。
例如在宋代对中原王朝威胁较大的契丹以及女真,他们便发源于东北,但是在发迹之后同样控制了蒙古高原。而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直接相连,二者间有很多山口以及河谷平原直接连接, 这也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频繁南下袭扰,或是直接取代中原王朝。
这种威胁是致命性的,而且是连续不断的,这造成了中原王朝的地缘安全中心长期以来始终锁定在北方。相对来说,西北的威胁事件则要少一些,在历史上, 西北对于中原王朝表现出致命威胁的次数仅有两次。
(青藏高原)
一次是吐蕃王朝时期,也就是唐代。另一次是准噶尔汗国时期,也就是清代康雍乾时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准噶尔汗国时期,以及吐蕃王朝时期之外, 青藏高原都没有形成大一统势力或者被某个西北大一统势力所统治?
当然不是这样,事实上西北地区对中原王朝威胁程度的多寡,并不取决于西北地区本身,而是取决于中原王朝的扩张程度。如果我们将北方和中原称之为“内中国”, 那么包揽西北新藏地区的中国就应该被称之为“大中国”。
(吐蕃王朝)
如果某一个王朝希望从“内中国”进阶为“大中国”, 那么这个王朝就必然将会面对来自西北地区的挑战,这是扩张的必然走向。 我们前面提到的两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唐朝盛世的结尾和清朝盛世的开始,二者都符合这一进阶特征,只不过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个失败了。
我们前面提到的西北地区,均是广义上的西北地区,也就是包含新疆,西藏以及青海等地区的大一统概念。而在这个西北地区之中, 最为核心的地区其实并非新疆,而是西藏。
作为西北地区的两个最重要的子单元,新疆和西藏之间存在很多可供通行的通道,二者的地缘高度关联。
(吐蕃王朝)
而在民族宗教上,西藏地区对新疆的蒙古族聚集区以及蒙古高原呈统治地位,也就是说西藏地区的影响力事实上已经远超西北地区。这种宗教影响,很容易就能够被转化为政治影响。 所以说西藏地区一直都是中国西北的宗教中心和地缘安全中心,战略价值极高。
从安全角度来看,如果中原地区的威胁来自于新疆,那么这样的威胁相对而言不算多高。因为新疆和中原之间的连接通道仅有河西走廊,其他道路都被青藏高原所阻隔。但是如果威胁源自于青藏高原,那么威胁居高临下,能够直接威胁到包括成都、西安在内的内地主要城市。
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话: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西藏)
二、当代青藏高原的重要价值
如今的中国不同于历史上的中原王朝那样的内向国家,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外向型国家。因此对印度来说, 他们时刻都在担心和我国如果爆发冲突后,青藏高原会成为危及他们的地区。
南亚地区在历史上一直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之中,其西北部的高原使得伊朗的波斯文明无法轻易入侵印度,东面和东南亚地区同样存在山脉阻隔,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更不必说了。
这也就使得印度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对外散布自身的影响力,而不需要担心遭到反制,历史上东南亚地区就深受印度的影响。
而南亚地区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也使得印度对周边的一些南亚小国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这造成了今天南亚地区“一家独大”的政治局面。 但是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印度便无法继续高枕无忧。
(印度)
因为印度的核心地区新德里地区以及相邻的两个主要工业区,古吉拉特邦和恰尔肯得邦均太靠近前沿了。印度的核心区相对于我们的青藏高原,严重缺乏地理屏障,如果中国军队进入印度,那么就是长驱直入,直奔新德里。
这一点其实非常类似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当然这只是地理形势上的类比。 所以说青藏高原的一大重要价值,其实就是遏制印度。
除此之外,青藏高原对于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起着重要作用。
南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对于中国而言非常的重要。 虽然南亚地区的主体印度时至今日也不愿意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但是我们却在印度的三个邻国,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缅甸初步打开了局面。
(印度)
哪怕排除掉印度,这三个国家的市场同样不容小觑,而中国连接这三个国家的通道,就是青藏高原。如果未来有朝一日,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被推进到印度,那么青藏高原必然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巴基斯坦控制的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和青藏高原直接相连, 所以青藏高原事实上也是中国石油命脉的主要通道之一。 维护青藏高原的安全,以及通过青藏高原维护巴控克什米尔乃至巴基斯坦本身的安全,对我们而言都非常的重要。
(印巴)
三、近代以来青藏高原所面临的威胁
青藏高原本身在历史上面临的威胁其实非常少。但是当时间来到近代之后,青藏高原所面临的威胁开始逐渐的增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英印当局开始对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感到担忧。
在这种“恐俄症”的促使下,英印当局开始推进自己的“前进政策”。这个所谓的“前进政策”,就是在俄罗斯帝国和英属印度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 这一“缓冲区”包括中国西藏和阿富汗。
为此英印当局在1838年和1878年两次入侵阿富汗, 在1888年和1903年两次入侵西藏。 因为在英印当局看来,这些“缓冲区”只有被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那才算是安全的。
在我国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英国开始频频渗透我国的西藏地区。
(英属印度示意图)
当时的西藏遍地都是英国人控制的医院、电报局以及学校等基础设施。英国甚至暗中支持西藏地方政权,阻挠我国政府修建从西昌到印度阿萨姆的抗战公路。
同时英国人还不断威逼西藏地方政权割让领土,将白马岗和达旺以南的地区割让给英国, 这便是英国“前进政策”的一种体现。
而在英属印度解体之后,作为其主体的印度则继承了英印当局的这种“前进政策”。
除此之外,印度当局也积极谋求对南亚地区的掌控权。因此印度吞并了锡金,数次发动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控制了不丹王国的外交权,动辄经济封锁尼泊尔,同时不断的干涉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的政权更迭。
同时,印度也不断插手中国的内部事务,在西藏地区煽动内乱,不断的侵吞我国西藏地区的领土,不断炮制边境冲突,甚至直接对中国发动战争。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西藏地区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一大威胁,那就是印度。
(印度)
所以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印度和我国之间频频爆发边境争端。从一种相对公允的角度而言,这是印度自身的不安全感所导致的,因为印度很清楚自己在南亚的霸权政策并不是中国能够容忍的。
印度的霸权政策不仅不符合南亚各国的利益,同样也不符合中国未来对南亚地区的期许。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印度或许都还会主动在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挑事。这个本应与世隔绝的雪域高原,纷争何时才会停止呢?
参考资料:
中学政治资料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建设。 1958年,党中央决定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年5月这段铁路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做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这对于沿线的百姓,尤其是西藏人民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强力推动,还将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是一条政治路,是一条幸福路。 关键词:职能、对人民负责、平等、团结、繁荣、领导核心、根本利益)①体现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体现我国政府机构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体现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⑤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团结、繁荣、共同富裕、安全、和谐①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利于备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走向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社会和谐,各民族人民安居乐业。
为什么很多人都想去西藏?为什么啊?不明白,真的是净土吗?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之间。 它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地理位置: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接壤。 北部和东部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为邻。 人 口:全区总人口为281万人(2006年末数字)。 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数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东部。 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岁提高到目前的67岁。 面 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西藏全区共划1地级市、6地区、1县级市、76县。 气 候:年平均气温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 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 旅游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 西藏简介: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 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全长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 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自然地理地形与山脉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 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于西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由许多近似东西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交界线上,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 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在其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与湖泊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 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 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 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 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崐)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大峡谷谷底最窄处仅 74米,最宽处约200米,全长为370公里。 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西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 纳木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湖泊面积为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 这里的湖泊咸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过5000米的有17个,它们的面积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特点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至65.4% 。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 气温偏低,年温差小,但昼夜温差大。 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摄氏度。 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温差为18─20摄氏度?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显,而且多夜雨。 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至20%;从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否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为什么
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吗? 首先应明确“环境”的概念。 从大环境来说,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 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铁一院从一开始设计青藏铁路,就已经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西藏缺乏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 昂贵的煤价,造成了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 目前农、牧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 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西藏,满足西藏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西藏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了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青藏铁路对自然保护区有影响吗? 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 同时,铁一院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专用通道,这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 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环保的工程措施? 1、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 施工中因取、弃土,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和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使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 对昆仑山以南,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的试验,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喷播、复膜等技术,恢复地表植被,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 2、冻土环境的保护 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 地表一些不大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多年冻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在冻土地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 从工程的角度看,保护环境对保护冻土、保护路基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 要合理选择取、弃土位置,取土点应选择离开线路的低矮丘包,取土深度应不大于上限。 3、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对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 列车采用密闭设计,既克服了高原缺氧,又防止了废弃物污染沿线环境。 对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可使用燃油锅炉、电暖炉或利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废品在指点车站定点排放,集中处理。 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4、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在施工及运营中对职工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教育,严禁捕杀并严格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 5、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管理 鉴于青藏铁路所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把破坏范围减到最小程度,此次设计中除规定了专门的取、弃土地点外,还详细设计、指定了施工便道及从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 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任意就近取弃土,铲草皮,甚至用推土机直接在路基两侧推土填筑等做法是严格禁止的。 同时在整个施工当中,要严格执行设计程序,严禁破坏冻土的热平衡;甚至对施工的季节,也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冻土地区有必要在冬季开展施工的,必须严格在冬季进行,以免破坏冻土的热平衡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