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 戚席佳】继央行9月底打出降息降准等经济刺激“组合拳”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也接连出台楼市优化与调控措施。外媒称,在上述一系列重磅政策刺激下,从国庆黄金周开始,中国多地楼盘出现久违的“排队看房潮”。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上广深多位购房者、从业者,从第一线了解楼市变化。
5日,北京京郊未来科学城附近一楼盘售楼处场景。 (视觉中国)
影响最大的是刚需买家
10月8日晚9时,《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房产中介门店看到,有至少两家人在这一时间点来看房。“今天我带了3拨人(看房),腿都快跑断了。”中介宋涛说。
《环球时报》记者咨询了多家中介机构和新楼盘销售负责人,他们均表示,此轮房地产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刚需型买家”。在朝阳区工作的赵女士过去一年一直在观望楼市变化,她告诉记者,“之前房地产市场处在低迷期,我不确定是否该‘上车’。新政策出来后,不少同龄的同事也在看房,这给我一定的信心。”
实际上,赵女士拥有北京户口,没有购买首套房的限制,但对于那些非北京户籍人口来说,此轮政策让他们获得了提前“上车”的机会。根据北京市新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五环内商品住房的,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年限,调整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记者还关注到,不少“改善型买家”在最近选择出手买房。北京顺义区某高端住宅项目的销售人员石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庆7天,该项目客户到访量达470组,环比9月同期提升200%。“这超出我们的预期,可能是此次政策释放了很大一部分北京改善性住房需求,激活了内城‘老破小’客户的购房意愿,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市场。”
外媒报道称,中国一线城市的楼市掀起了乐观的情绪,“楼市银十回来了”等词条一度登上热搜。记者此前关注了北京通州区一处热门的新楼盘,国庆过后,该楼盘的小户型基本售罄,并且开发商也收回了此前折扣。
不过,也有房产中介告诉记者,目前来咨询业务的人,“还是以看看为主。”一方面,少部分卖家犹豫是否要提价或已经提价,这一定程度影响了成交;另一方面,相比于新房,目前老旧二手房的交易并没有很可观。
“团队特意安排了两天的加班服务”
在此轮调整中,上海放宽了购房所需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年限要求。9月29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对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单身人士购买外环外住房的,购房所需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年限,调整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1年及以上。对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购买住房套数方面享受沪籍居民家庭的购房待遇。
上海外环外部分热门楼盘的成交量近期有了明显增长,记者从某大型房地产商了解到,他们9月底开盘新项目的首批房在开盘当天基本售罄,黄金周的日均接待客户量约100组。“国庆前一系列政策利好坚定了自己长期犹豫是否要买房换房的心。”一位购房者告诉记者。
此外,上海闵行区的一位房产经纪人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节假日期间的房屋带看与成交量相较于节前有增长。“我们地处外环之外,假期中,我们团队特意安排了两天的加班服务。前来咨询和参观房产的访客络绎不绝,其中置换需求的客户、新上海居民以及应届毕业生成为主力军。随着最新购房政策出台,几处房源房东也主动提价。”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根据他们的监测数据,上海今年国庆7天假期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量分别较2022年、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成交量上涨197.3%、下降22.7%;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去年翻2倍。
新房是销售主力
“所有人都可以买。”当《环球时报》记者向广州市天河区一位房产中介咨询买房政策时,他已经把政策做成了容易理解的图表,并且配上了他推荐的优质房源。“最近咨询的人太多了,这样方便一些。”
从9月30日起,广州取消居民家庭在本市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房产中介杨友霆介绍说,“之前就有一些人在传这些消息,我们国庆之间就收到了大量咨询,包括很多外地人。”他还分享说,国庆期间销售最火爆的是新房,除了政策刺激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今年上半年不少业主成功出售了自己的老房子,现在才能够换新房。”
在此轮调整中,深圳优化了分区限购政策,放开了非核心区购房限制。“国家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现在一系列政策出来后,等于国家告诉你可以买房了,大家信心都上来了。”深圳福田区的房产中介马丽娜(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深圳市的新房主要集中在非核心区,核心区多为二手房交易,从近期的情况来看,“新房卖的更好”。
9月29日,深圳发布楼市新政,内容包括放宽限购、取消限售、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到2年等。关荣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政策对刚需、刚改及豪宅类客群均有一定利好。网签数据显示,深圳今年国庆七天假期新建商品住宅总成交392套,日均成交约56套,较2023年双节日均成交量上涨约33%。
专家被打脸!国家释放明确信号,房地产要被抛弃,楼市将变天?
相信很多人都暗自纳闷过,“高房价危害显而易见,国家调控了这么久,为什么就不能让房价下跌呢?”今年3月以来,楼市回暖报道层出不穷,土地市场、二手房交易市场均呈现不同程度升温,丝毫让人看不到房价下跌的迹象;非但如此,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还大胆预测2019年房价涨幅为7.6%,部分重点城市涨幅或超预期。 在中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当下,社科院这般预测简直“火上浇油”,对于没买房的刚需来说,真的是晴天霹雳。 不仅如此,一些专家还在鼓吹“房价过低不利于家庭奋斗”、“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未来30年房价不会下跌,只会缓慢上涨”……情况真的如此吗?未来刚需购房者真的看不到市场降温,房地产会一直非理性持续上涨下去吗?一同样作为一名底层刚需,我真切理解大家对房地产寄予的深情厚望:不反对房地产发展,更不会忽略房地产过去之于经济的不可替代贡献,但也请体会下民情,高房价把很多买房真正用来居住的刚需拒之门外,反而让一些投机倒把者凭借其大杀四方,赚得盆满钵盈。 房地产这个民生产业,早已名不副实。 我们要求得并不高,从未幻想不劳而获,只想靠辛苦打拼能贷款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苦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问心无愧;不求给子女后代留多少财富,但求给现世家人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湾。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亿万刚需都殷切盼望的小小梦想,现在都很难实现,因为房价太高了,早已脱离了居民的收入所得,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现在的年轻人想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太难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更是天方夜谭。 白岩松说,高房价毁掉了年轻人的爱情,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 在高房价的现实之下,他们一毕业就成了中年人。 实干家曹德旺说,一国强大最终靠得是科技支撑,房地产强完全是自嗨行为,时间久了弊端就全显现出来了。 高房价就像一颗“毒瘤”,它不仅摧毁了国民积极进取的信心,还剥夺了无数家庭居住的权利,更挤压了实体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一直靠房地产拉着跑,资金人才都进了地产行业,但是实体制造都是中低端产业,做得都是代加工的活,真正的科研芯片软件等产业没有一个强项,这样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会被真正认可,因为你缺少制裁别人的“武器”,你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2016年,任正非就炮轰过深圳的高房价。 他说,“除了生产用地成本之外,高房价还增加了企业员工的雇用成本,严重可能会摧毁企业的竞争力。 ”这话放在今天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 是啊,房地产不能再被捧得太高了,踏踏实实做实业搞技术,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一些无底线专家还在鼓吹房价还会一直涨下去的时候,真的希望他们能接地气听点大众的真切呼声,开发商的代言费的确好赚,但是鼓吹房价上涨包装房地产的巨大作用,以牺牲更多人的幸福为代价换来开发商的“打赏”,他们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吗?投机炒作早已是破鼓万人锤、墙倒众人推,在我看来一些道貌岸然的专家更应该被鄙视,被审查。 众所周知,我一贯反对高房价,厌恶投机炒作,更反对中国不顾一切发展房地产拉动经济的粗放发展模式,对于各地方靠出卖土地融资发展的模式更是无数次阐述过其背后的弊端和风险。 高房价有副作用已经不只是我们少数媒体人在啰里吧嗦,党媒央媒也在频频有意敲打,释放房地产到了需要改变的信号。 经济日报曾发文称,“不走靠房地产拉动发展的老路”;中新社文章评论称,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换挡,房地产业发展阶段相应转变,角色已经由“发动机”转变成了“稳定器”;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更是发布题为《中国不会靠炒房拉动经济》的评论,再次一锤定音定调楼市发展方向。 今天一早新京报刊发了题为《警惕房价反弹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的文章,明确承认,“过高房价会造成多方面的副作用。 ”文章直言不讳揭露到,高房价让居民债务持续攀升,这严重影响到居民其他领域的消费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居民而言,甚至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如此,居民看涨房价预期形成,资金还会不断流向地产市场,更对其它行业造成了挤压;更重要的是,文章提到,房价过高还会连带房租上涨。 有研究指出,住房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支出下降0.2个百分点。 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房地产行业本身的问题了,这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保障、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改革等重大问题。 我在此前的文中多次说过,这些年房地产迅猛发展,很多人凭借房产一夜暴富,实现了阶级跃升,他们自然对高房价爱得深切,但是放眼望去,中国没真正解决住房问题,被高房价抛弃的群体才是大多数。 房地产作为民生产业,应该重视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而不是成为少数富人赚钱的工具。 过去房地产对经济贡献巨大,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满目疮痍,经济对房地产依赖越大未来这种矛盾会更加深化,所以已经到了要彻底“抛弃房地产”的时候了。 三很多人还在耿耿于怀社科院的预测,在这里说一下我的看法:市场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社科院这种基于过去涨跌幅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的预测没有任何意义。 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巨大,昨天市场还是如火如荼,一个政策落地,一切就可能会完全被颠覆,火热的市场被打入冰窖也是常有之事。 更何况,中央对楼市的定调非常明确,未来房地产的发展将以稳为主,年涨幅7.6%显然是不能够被允许的。 再看看近期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大家可能就更释然了:首先:因楼市过热,两月十城楼市被直接点名,苏州、佛山、大连、南宁等热点城市无一例外都在其中。 其次:地市火了一段时间,但是资金监管又严格起来了。 4月1日-5月20日仅50天,各地银保监局开出的223张罚单中,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的罚单有32张,罚没金额合计约1069万元。 监管严查违规资金进入楼市尺度之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银保监会发通知称,新一轮整治房地产市场融资乱象已经开始,包括斩断银行、信托等融资渠道或进一步收紧。 不仅如此,南京、深圳、合肥、青岛等地也传出信贷收紧刹车的消息。 利率收紧,新房放款慢,开发商回款也慢,资金不流通,开发商肯定不好过;二手房放款会更慢,房东拿钱周期更长,大多刚需置换的时间也拉长。 这是很显然的“刹车”信号。 但就是苦了当下准备买房的刚需了,利率上浮被误伤是难免的。 这一盆盆冷水泼下,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中央及地方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保持高度关注,并会根据土地拍卖、房价等各个环节的变化同步调整和完善相应举措。 叶剑平教授指出,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已经到了“决战期”,各个部门都在出重拳,试图抑制房价。 从目前来来看,调控房价的所有措施基本都用上了,到底有没有效果,就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情况了。 前两年地方可能没啥动力去落实,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中央对地方的“主体责任”要求很明确。 结合前几天的住建部预警点名房价涨幅突出的城市来看,后期如何情况依然如此,那么必将对其“约谈”,那么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后市我想补充几句:不管大家爱不爱听,未来人口集聚、产业有相当优势的超大特大城市房价还是很难下跌的,楼市变天是站在投资炒作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未来随着调控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肯定是不适合投资炒作的,不怕死的尽管往里冲;经历了过去几年的房价猛涨,其实很多二三线城市房价都已经触顶,中长期看房价的确会继续上涨,但是短期真的看不到房价上涨了,放开限购、放开限贷可能会陆续涨一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都是百分百不可能的,一切都看政策看中央的意志。 当下谁教唆你炒房,就是害你。 至于自住,一切按自身需求行动,我理解你想占房价下跌买房的便宜,所有人都想,但是这个便宜真的不好占,过去如此,未来依旧。 历史经验告诉我,不管市场怎么变,但凡是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买房的刚需,无论何时都是最吃亏的。
楼市分化加剧,房企疯狂打折!金九银十或成为买房抄底好时机?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一切变化都来的过于突然,把所有人的计划都打乱。
一边是经济换挡带来的阵痛,一边是多个城市的房价在资本的冬天升起一把大火,甚至竟然需要用调控手段才能浇灭。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比楼市更加魔幻。
每个城市市场都不一样,开发商的分化也愈加明显。 是经济变换了赛道,还是只是楼市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市场渐渐陷入陷入3个疑问。
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冰封期?
新房市场是否会大幅降价?
“金九银十”能否成为买房抄底的绝佳时机?
买,还是不买,这个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人们。
楼市一片惨淡?NO!
先看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表现,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淡季不淡、分化加剧。
先来看“淡季不淡”:
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来看,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前8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速转正。
细细来看,年初本就是房企销售淡季,在整个楼市成交相对低迷的背景下,疫情来袭无异于雪上加霜,确实导致成交量的大幅下滑;
二季度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才慢慢复苏回暖,前期疫情中一些压抑需求的释放叠加LPR利率下降,成交量逐步恢复;
直到8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6%(1-7月为下降2.1%)。
从房地产成交价格来看,8月大部分城市是属于稳中有涨的。
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9个,其余61个均为持平或者上涨,涨幅较大的城市是惠州上涨1.9%,银川上涨1.8%,锦州上涨1.4%,唐山、温州均上涨1.3%,济宁上涨1.2%,沈阳、西安、无锡、金华均上涨1.1%。
再来说“分化加剧”:
首先体现在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分化愈加明显。
本来之前由于人口、交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化的现状一直存在,但疫情之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信贷政策等因素的叠加,使得这种分化更加明显。
部分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能够很快摆脱疫情困扰,比如长三角区域市场整体恢复情况较好,土地市场热度也较高,如杭州、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金华等城市;
部分一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开盘即售罄”、“万人摇号”等火爆场面。
而在这种局部火热的背后,一些中小城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在疫情的打击下缺少经济支撑、人才流出严重,房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萎靡不振的困境。 比如重庆、福州等城市成交显著回落。
而另一种分化就是房企之间的分化。
据中指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前8个月,1000亿以上超级阵营共19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3.7%;500-1000亿阵营房企共26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5.5%。
200-500亿阵营房企有34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6.4%;100-200亿阵营房企共51家,销售额增长率回正为1.3%,第四阵营共24家,销售额均值为73.2亿,同比下降8.3%。
疫情之下,大型房企资源集聚能力更强,更能把握机遇平摊风险,通过创新线上营销等模式加大销售力度,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这一点房企的销售数据便可一目了然,大型房企的销售增速率先回正。
对于中小型房企来说,疫情影响一旦面临销售不畅现金流遇阻,则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房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新房将大降价?NO!
最近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恒大全国楼盘七折特大优惠”事件。
这个事件引发大家的共鸣,一个疑问是不是真如宣传中的那么优惠力度大?第二个疑问是大家内在更关心的,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后续反应,比如是否会引发其他企业也开始降价,然后引发整个行业的降价潮?
事情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首先,大型房企的打折促销一直是乐此不疲的,2019年该房企就推出过“全国532个楼盘,闪购7.8折”。
在2020年2月份的时候也曾提出全国75折的优惠。 不过最近恒大传闻诸多,也许这次7折促销是真优惠,大家可以关注下自己所在城市的楼盘,或许有捡漏机会。
网传三道红线2021年1月1日将执行,且不论传闻的真假,但是监管机构对于房企融资监管的态度是明确的,未来在融资受到限制的前提下,房企只能通过加快销售回流现金以求持续发展。
在房企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如果房企无法通过快速销售回笼现金,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那么,大型房企的打折促销是否会引发整个行业价格的大幅下调?未必!
政策层面强调的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虽强调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也也并不会希冀价格的大幅下跌,毕竟下跌也会引发动荡和恐慌,最好的结果就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行业层面虽然快速去化回流现金是所有企业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降价促销这种方式来促进销售,毕竟利润也很重要。
残酷的是,降价也不一定能有效的解决目前的去化难问题,反而有可能使开发商陷入焦灼的价格战,部分开发商甚至会因为资产缩水给融资造成负面影响。
疫情初期恒大带头75折,引发市场一片紧跟,现在恒大打出7折的策略后,消息沉入市场销声匿迹,而河南房企更是开会高调宣布不降价。
降价,是把双刃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规模与利润的和平共增才是当前最大的追求。
金九银十要重现了?NO!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金九银十”成色如何目前没有定论,九月已过去大半,其实我们从一些城市的表现也可以窥其一二。
从7月份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热门城市,例如南京、深圳、宁波、杭州、东莞等城市都出现了楼市调控的现象,意在为房地产市场降温。
进入九月,成都、深圳也相继发布了最新政策:
9月14日成都发布《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加强土地市场调控、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调控政策等方面出台调控政策;
9月17日深圳发布《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对房地产市场监管立法,二手房将建价格引导机制、租赁将建资金监管制度。
可以说2020年上半年应该算是今年调控最宽松的时候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城市调控收紧已在所难免,从调控内容上分析,主要集中在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加强购房资格审核,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在房地产调控的高压之下,楼市的“金九银十”的成色很难令人乐观。
所以预计九月和十月的整体成交量会大概率维持在现在这样一个比较活跃的水平,很难实现在7月和8月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长。
行动指南
买,还是观望,是目前对人们最多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大家只需要谨记和贯彻这三大方针二十四字真言。
1)知己知彼
房子作为大家最重要的固定资产,耗资巨大,买房大家都是慎之又慎,想要选取风险最小、最稳妥的方式。
而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企业变局也是飘忽不定的。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擦亮双眼,对房企的经营状况也是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三道红线”实施以后,谨防出现烂尾楼现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小房企可能会有较低的价格以及更大的优惠,但其未来的风险也是难以把控的;
而头部房企或者是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国企和央企,虽然可能在价格方面略高些,但综合品质和风险等因素来看却是最佳的选择。 切忌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2)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就像前面讲述的那样城市间的分化愈加明显,尤其是经历了今年的疫情后,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体系、营商环境以及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也赤裸裸的摆在了明面上,而这对于购房者的城市选择也可以说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在未来的城市选择上,我们还是建议选择一二线核心城市以及其周边具有发展潜力的三四线城市,不管是从城市配套还是发展空间,不管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升值,目前看来也是正确的选择。
3)严阵以待相机而动
从近期的政策调控本质来看,其实都有较为明确的限制炒房客投机需求、倾向无房家庭以及刚需购房者的政策,所以刚需购房者位于政策利好区域。
叠加2020年9月最新一期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均与上期持平,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且处于自央行建立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至今的历史最低点,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无疑也是一大利好。
同时也表明了一个道理,调控挤水分,已经效果显著,市场在经历了2016年的火热之后,用了3年时间来回调、消化、稳定。
金九银十期间,尚未开盘的项目会识趣的选择一个较低的价格开盘,毕竟开盘不热销,大概率意味着,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日子不会好过,这是开发商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已经开盘的项目,也会想办法利用金九银十的噱头做一波冲锋。
此时开发商强烈的求生欲,恰好为购房打开了一个窗口。
所以在当前环境下,刚需购房的时机已相对比较成熟,如看到合适的房源可适时入手。
年内近500次调控出击 房价四个信号显现!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总体平稳,略有回落。 36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28城下跌,下跌数量创今年最高。 分析人士认为,11月一二三线城市房价纷纷涨幅回落或持平,而北上广深,核心二、三线城市房价抗跌指数高。 楼市降温态势与调控升级和房企促销等因素有关,未来新一轮调控政策有望继续升级。
2020年房价全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 有专家指出,11月公布的70城房价释放出四个信号,其一是房价进入探底;其二是部分城市调控收紧、加码告一段落;其三是城市涨跌分明,分化是未来一二三四线城市的主旋律;其四是货币放水,买房抄底拐点来了。
楼市降温
70城仅36城房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初步测算,1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下降0.1%,上海和深圳持平,广州上涨0.9%。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3%、0.8%和0.6%。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11月份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1%,同比涨幅为4.0%。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70城房价环比涨幅数据连续3个月收窄,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收窄,充分说明房价涨幅降温的态势。”
“11月70城有36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这是疫情后最低数值。 二手房上涨城市44个,基本持平。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2020年“金九银十”已经过去,在7-8月楼市冲高后,9-11月整体楼市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涨幅放缓。
为何楼市降温了?张大伟认为,首先,调控政策持续升级,下半年以来32城收紧楼市政策,虽然力度不一,但都以收紧为主。 对于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建住宅的影响逐渐出现,很多城市的新建住宅限价政策影响了新建住宅价格。 所以楼市数据逐渐上涨放缓。
其次,市场供应量增加,大部分企业销售都抓紧年末增加供应,部分企业也出现了促销行为。
严跃进也指出,“楼市降温态势,和今年的市场大环境有关。 尤其是房企为了加快完成全年销售工作,也会有意识降价促销。 另外,部分城市如西安、宁波等政策收紧,也说明年底对于稳房价的工作依然急迫,各地都会对高价项目进行管控。 ”
值得注意的是,济宁成为此次房价环比上涨最快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1%的城市。 严跃进认为,此类城市房价上涨和城市规划等有关。 尤其是鲁西南的城市高铁等规划较好,楼市也容易抬升。
二手房价格略涨
广州成为领头羊
二手房方面,11月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1%,同比涨幅为2.1%。 严跃进指出,和一手房的数据对应来看,二手房相对降温近期要少,至少没有出现过于明显的涨幅收窄。
由于一手房存在限价、限签的价格管制政策,二手房价格更真实。 11月,广州、合肥、徐州、深圳、北京二手房价环比涨幅排在前五位,其中,广州、深圳、北京分别涨0.8%、0.6%和0.5%。 张大伟认为,这些城市基本都是之前调控被明显抑制的城市,最近在全国热点城市包括深圳等上涨的影响下,房价复苏企稳。
“广州、深圳等城市房价处于前列,核心原因还是大湾区的经济恢复相对较好,投资属性相对较高,而各地落地的调控政策力度还未抑制住市场升温。 他认为,随着上述城市房价的上涨加速,新一轮调控政策有望继续升级。 房价大部分城市上涨的趋势不变,但涨幅会继续放缓。
能抄底了?
房价四个信号显现!
著名房地产专家、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11月70城房价释放出四个信号,其一是房价进入探底。 其二是部分城市调控收紧、加码告一段落。 其三是城市涨跌分明,分化是未来一二三四线城市的主旋律。 其四是货币放水,买房抄底拐点来了。
不过,谢逸枫强调,因限价、限签的价格管制,房价的涨幅回落,不是意味着房价下跌了,是上涨的速度减速了。 此外,由于网签的滞后性,房价的指数由于数据更新缓慢,存在与市场脱离的现象。
年内楼市调控高达458次
专家:年末房价继续放缓
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累计次数为33次,1-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458次。
从7月开始,调控政策风向转变,从上半年的全面宽松,开始出现收紧趋势,抑制市场过热成为调控政策的新特征。 具体来看,11月台州等多城升级加码调控政策。 从7月开始已经累计有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南京、长春、海口等30个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政策,为楼市降温。
不过,在张大伟看来,11月各地收紧的调控政策虽然力度不大,但依然代表了房地产调控的趋势是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只要上涨过快必然会导致调控升级。
年底房价是涨还是跌?张大伟说,“楼市调控政策基本以‘稳’楼市为主,部分城市虽然出现了刺激市场的政策被收回,但对于市场的影响并没有出现全面转向。 预计12月房价继续上涨,但涨幅放缓,越来越收紧的调控政策有望平稳市场。 ”
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12月是房企加快完成销售目标的关键时期,预计还是会有各类促销活动。 而且各地政府积极落实房价调控,预计近期也还是会有对房屋交易秩序的管控。 这都说明房价短期内涨幅反弹空间不大,总体以涨幅收窄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