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早晨
开封街市的早晨开始得很早,每天早上五更,现在的3点,被称为“报晓头陀”的僧人敲击名为铁牌子的铁牌或木鱼,四处巡行报晓。早晨便开始了。
夜间关闭的各城门一同开启,远来欲入城者、外出旅行者,在城门口嘈杂一片;还有自附近而来、进城做买卖的人,他们在城门口大排长龙,一直持续到天亮。
但是,开封的夜晚结束得也很迟,前夜的营业一直持续到三更,人们皆在蠢蠢欲动,开封沉寂的时间不过数小时。从唐代至宋代,由都市制度变化而产生的最大改变就是这样的夜间景观,对此已不必赘述。宵禁取消、坊制崩溃,夜间自由外出的巨大影响,从上述诸多方面都可以感受到。人们从清晨到深夜,都在忙于生意。
在一大早就开始活动的都城中,最早活跃的还是商人。城内,市场开市,街市中到处都人潮拥挤。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店铺也开始了买卖,大都是食肆、粥铺、点心店,连酒肆都有在这个点开门的。早餐摊陆续出摊,街道中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
开门的不仅是食肆,还有走街串巷卖洗脸水和饮用热水的。开封水质恶劣。据记载,明代时,旧宫城内之外的水都已经不堪饮用。《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水井。虽然与江南见到的结构不同,但确实是水井。然而从记载看,开封的水井肯定不足以供城内众多居民使用。总之,开封的街市从天亮起就喧闹不歇,人潮熙攘直至日头高起。
城内各处热闹繁华,但首屈一指的还是潘楼街。这里是靠近宫城的繁华地段,店铺林立,还有银行街、剧场街,形形色色的市场等,众多的都市性事物集中于此,是开封城中最热闹繁华的所在。
潘楼街还是一处岔路口,能通往四面八方。宋江直奔潘楼街而去,并非仅因它是开封最繁华的街道,更因为这里地处都市中心,得地利之便。
潘楼街附近有宫殿、官厅街,还有商店街和烟花巷。往南去是大寺院——相国寺,运送江南物资至开封的船只可以行至相国寺一带,可能是因为从这里比较方便去往开封城中各处街市。在《水浒传》中出场的杨志就是在这一带街市中徘徊卖刀,杨志站在天汉桥上无人问津,随后持刀与人起了争执,将对方杀死,最终开始流浪。横跨汴河的天汉桥一带不仅从一大早就人山人海,还有着很好的地理条件,靠近繁华街道和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称得上是最能代表开封的地方。
潘楼街得名于潘楼酒店,酒店下,每日天亮后,衣服、书画、古董等纷纷开始交易,食肆也开门了,潘楼街一带食肆尤其多。亚洲都市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很多小摊,这样的景观宋代都市也能看到。在中国旅行时,我一早就挤入拥挤人群中闲逛。中国的市场特别有趣,有从附近农村过来卖蔬、果、鱼等物的,有售卖肉类的,目之所及,万般风景。都市的早晨就始于这样人潮拥挤的景象之中。
由潘楼街往东走,至一十字路口,这里被称为土市子或竹竿市。这里似乎以七夕的热闹闻名,还有被绘制成画的记载,惜今不存。
简单介绍一下七夕,虽然七夕是相当重要的节日,但其本质现在尚不十分清楚。七夕传说是天上织女与地上牛郎相遇后离别的悲伤故事,因此触动人们的心弦,但是这实际上是个内含许多意味的故事。比如在天上穿经走纬、捣弄机杼的织女,是一位织就人世命运的女性,她织出的织物暗示着人世变化无常。纺织通常是女性的工作,因此这个故事对宋代女性也有着很大意义,宋代的七夕节非常盛大。最近在日本,七夕逐渐变为商业主义优先的节日。但开封市民在七夕节都会尽心装扮。
被称为“磨喝乐”的人偶在七夕售卖。磨喝乐放置于雕木彩装小栏座上,施以各种装饰,高价的磨喝乐一对值数千文。
街市也进行了一番装扮。车马盈市,热闹更甚,人人折未开荷花以为饰。上层家庭在庭院中建彩楼,称为“乞巧楼”,上面陈列磨喝乐、鲜花、瓜果、笔砚、针线。男子作诗,女子准备手工作品祈拜,谓之“乞巧”。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七夕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回想起来,日本七夕不也是在竹叶上书写愿望吗。
特别是女性会在七夕祈求女红进步。七夕时节,女子望月穿针,或是将小蜘蛛放入匣中,翌日开启,如果蜘蛛结网圆正,就称之为“得巧”。
接下来,再往东走,又到了一个大型的十字路口。这里也是五更时分开市,所售有衣服、书画、首饰之类。这里的交易在天亮时结束,因此人们称这个市场为“鬼市子”,也就是“幽灵市场”。此市趁夜开市,日出而终,因此才得名“鬼市子”。虽然不免觉得奇怪,但却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称呼,是商业交易自拂晓就开始的证据。
再往东走就是高级住宅街。深宅大院与庙宇林立,皇后的宅邸也坐落在这一带,其间也有店铺。这里布满宏伟壮丽的建筑,之所以推测附近有宅邸,是因为直走入内城之后设有茶肆,据载有良家女子曾于此出入,她们能够徘徊于此,或许是因为有宅邸建于此处。
不过,良家女子是否能出入茶肆,实际是不清楚的。或许,那只是留下记录的都城游人孟元老,为了结识年轻女子而随意悠游的店铺而已。虽然有女子出入茶肆,但也可能是附近的不良少女,总觉得跟今日的风俗一样。
食品店
街道上,来采购肉、蔬菜、水产等当日食品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在都市中心,不光是早市,在早市结束后,出售精心制作的小吃、餐后甜点的店铺也开门了,卖的好像是甜糕点与蜜糖之类的。
食物的种类在此时已经相当丰富,五花八门的食材陈列于店前。豆腐与面之类虽然在此前的唐、五代时期就已经上了餐桌,但是记载中的食物对应的是现在哪种,很多都不清楚。
虽然还是一大清早,但是已经有酒肆营业了,一人20文。地近大街与官厅街,虽然有供应早归者的茶肆,但还是喝酒更为有趣。总之,百业开门,招揽客人。
生意当然不只有这些,还有从外面运鱼来卖的鱼贩。可以肯定,鱼大都是从开封西侧运进来的,因为西侧地近黄河。可能也有池塘捕捞或养殖的鱼,这类淡水鱼自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运入。开封附近渔村村民则捕获黄河的鱼来京城售卖。
过去,黄河鲤鱼是开封的名肴,我曾品尝过,并听闻有开封以北鲤鱼过小,以南则过大,因此开封人所食鲤鱼最佳之语。虽然当时与众人一同因此大笑,但想必以前的开封人就是如此一边说着“开封鲤鱼第一”,一边享用黄河鱼的吧。
鱼用浅抱桶装,以柳叶串起,浸于清水中。数千尾鱼运入开封街市售卖。一斤大概为600克,价值100文左右。这与陆游在黄州的购鱼价格比,相当昂贵。
陆游记载黄州购鱼“百钱可饱二十口”,但是陆游似乎也觉得过于廉价,他写道:“鱼贱如土。”
开封物价大致在数十文左右。州桥附近熟食店肉菜不过15文,小酒馆内下酒菜15文,馄饨一碗10文。这么看来,身怀数十文,归家途中即可小酌一杯。但是,也有极昂贵之物,时令蔬果价很贵。刚上市的茄子、瓜果等,一份价值30-50贯,即便这样的价高之物,也被后宫争相求购。竞买时令食材的不仅仅是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有京城第一之称的遇仙正店中,银瓶酒一角72文,羊羔酒一角81文,真是奢靡无尽。
天一亮,送肉的也出现了。担挑车载着的猪肉和羊肉上市,供给整个开封民众的贪婪胃口,这些肉似乎是在开封城内宰杀分割的。在正对大内的南薰门,晚间会有数万头肉猪由十几人驱赶经过。
澡堂
早晨是悠闲自得,充满活力的,与这一日之始相符的是人们开始活跃地活动。
虽然说是早上,但不可大意。某男子一大早前往官署,但是还没开门,因此他去晨浴,结果倒了霉,他在澡堂遭到了袭击,一度昏了过去,醒后逃了出来,向巡逻中的官兵求救。男子与官兵折返澡堂,在搜查时,地板下发现了尚暖的尸体。据说在那家澡堂,但凡有合适的客人来,店主就会把他杀掉,然后卖掉他的肉。这真是一个荒唐透顶的故事。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The City in History中写道,在中世纪欧洲,年轻男女为了一大早去澡堂洗澡,裸奔于街道中。在西欧,直至最近,洗澡的场景也令男性心潮澎湃。稍浏览下古代绘画,正在用餐的人旁边有一个桶,年轻女性在其中沐浴。这么说来,法国大革命时雅各宾派的重要人物马拉也是被美丽的暗杀者夏洛蒂·科黛刺杀于浴室之中。在当时,一边泡澡一边会客,特别是会见年轻女性,似乎不是失礼的行为,相较之下,将客人分解成肉的故事,就非常无趣了。
另一个澡堂的故事。一男子在澡堂捡到药,带回去给患眼病的家人涂上,立刻就痊愈了。该人后来遇到了药的失主,说起了此事,却被告知,那药非但不是眼药,根本就是毒药。从故事中立刻就认为澡堂捡到的药物是眼药来看,开封市井中似乎眼病流行。
宋代澡堂的记载本就很少。宋仁宗为太子时,东宫属官之一的鲁宗道的家就位于宋门旁的浴堂巷,这个地名完全给人一种澡堂街的感觉。澡堂在当时称为浴肆,但鲁宗道家还毗邻开封名酒楼仁和店,浴堂巷是否名副其实,不得而知。尽管如此,作为皇太子属官的高级官僚,与大型酒楼比邻而居也是很有趣的。在日本的话,相当于住在赤坂。鲁宗道还留下了这样的故事,他于家旁酒肆饮酒,被宋真宗急召却迟到,遭到了皇帝叱责。
从这些记载来看,街市中是有澡堂的,但是读《水浒传》,却是英雄豪杰用盆哗哗冲澡的描写。妙龄女子冲澡是浮世绘般的风景,但108位带着魔性的“好汉”们冲澡,实在是乏味的光景。
中国有名的澡堂还有上海浴场。开高健的《玉、砕ける》(《玉碎》)中描写过的上海浴场搓澡和修脚技术之精湛,为许多人所记载。陶然其中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真是一个发展出了独特入浴术的民族。我虽然想寻找宋代澡堂的相关记载,但是没有找到相符的史料。
这样的喧闹始于凌晨3点,尚是夜色拂晓之际,人们带着勃勃生气,出门而去。开门的不仅有食肆,还有针线铺、旧衣店、理发店。繁华街道上,艺人也出来表演了。潜伏于开封街市中的各色人物都醒了。
那么不同生意又是怎么样进行的呢?出人意料,这方面一无可知。对开封面貌细致记述的孟元老,一味对欢乐内容着墨。他记载的都是食肆、酒楼、妓院、市井小买卖,仿佛置身在市井之中,虽然提及了高级的酒楼与妓院,但并不清楚其中内情。比起在高级酒楼饮宴,孟元老本人或许更愿意在合适酒肆中喝上一杯。
粪便处理
早上的另一难忘景象就是粪便的运输。过去,我早上在开封街上散步,就看到有人拉着大板车,车上载的是深色的长方形木箱,人们提着桶来,将桶中之物倒入木箱,这就是早晨收集前夜粪便的场景。
关于中国人的粪便处理,林京子的《上海》与《ミッシェルの口紅》(《密雪儿的口红》)中写得非常详细,烦请一读。概括来说,中国家庭中都有马桶,用于解手,然后再将其收集起来,清洗马桶是女性的职责。我在中国旅行时,见到过家门口晾干木桶的场景,那就是马桶。
宋代开封早晨的情景虽然不清楚,但杭州每天有专人负责收集粪便,他们被称为“倾脚头”,各有组织及相应地盘,如果地盘遭到侵犯,不惜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宋代开封应该也同今天一样,可以看到倒马桶的场景吧。
简单来说,在宋代,苏州的事例已经证明当时确立了针对生活困难者的救济制度。救济机构会将粪便收集出售,将所得作为燃料费用。今天用水冲走粪便,付钱请人回收,是最近才形成的习惯,日本在不久之前还是将粪便作为农家肥出售。杭州运河之上,可见搬运粪便的船只,类似于如今的真空清扫车。日本江户隅田川上也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运输肥料的船只。基本上,水路既然发挥了道路功能,悠闲的航船景色就不复得见了。泛舟河川的景象恰是今日之景。尽管如此,一想到河中上下肥料的运输船,就联想到了歌谣《春のうらら隅田川》(《春光明媚的隅田川》)中船人的身影,又是别具一格的风景。
开封的白天
从早上起,开封的人潮拥挤一直持续到白天的活动,商人的活动益发活跃。宋代的夜晚虽然变得明亮,但灯火之光还是微弱。需要在阳光下进行的工作还是很多,许多的买卖是以即将起床活动的人为目标。为求每日生计的活动开始了,官吏前往官署,大商人坐在账房,但最有趣的还是街市中的熙攘人潮。
都市中的交易五花八门。都市交易不仅限于出售奢侈的金银、高级丝绸、香辛料、宝石的店铺,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获取的容易程度。还有一点就是生活的便利性。
这些在开封都已经出现,尤为令人瞠目的是形形色色买卖的出现与发达的服务业。养马供草料,饲犬供饴槽,养猫提供作猫食的小鱼,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宠物食品生意。供应的不仅有宠物食品,还有门牌、各种神佛绘画等。还有卖水的,卖水的人各有固定客户,供应某坊某人,各有地盘。当时生意人之间都有主管人与势力范围。
这些交易之外,还有焊补、打钉、箍桶、修工具、修鞋、刷皮带、补帽,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与修缮都有专人经营,客人下单就提供服务。他们在街市中游走,招揽生意。行商的不仅有这些人,小贩也在其中。小贩边走边拿着小孩子的糖果与玩具叫卖,可以想象,孩子一见就吵着让父母买给自己的场景。
其他生意,诸如涂漆、打钗环等首饰、背大斧为人砍柴、炼煤球、换扇柄。到了夏天,还有洗地毯与淘井等,实在是经营多样,手艺人们都跑来推销。服务业作为都市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商业,几乎都已经出现。
都市的人们未必都有固定的工作。寻求当天活计,拼命做日工谋生的人也很多。在都市中,他们的求职种类繁多。
如果要修缮宅舍、修补墙壁,随便在哪个街角雇人即可。从早上起,失业者、乡下来的求职者就在翘首盼着雇主。后世苏州也有机工求一日工作的立候之处,这样的场景在很早之前的开封就可以看到了。因此,哪怕是一般家庭稍有事,立刻就能雇到人,这些人被称为“杂货工匠”。除了工匠,道士与僧侣也在等待工作。如家中办婚丧喜事要借他们之手操办,便要来街角觅雇,这些人被称为“罗斋”。这些职业的从业者无须开设店铺,而是类似于日本江户里长屋住户,每日外出找活儿。
开封街市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出租业发达。举办宴会时,一切都可以请业者包办,屋内陈设、桌椅、餐具、酒器,全部可以租借,菜肴与酒水都可送达。
在家中集会或园林游赏,一切都可以租借办成。从发请帖到宴会准备、最后宴会的余兴节目,一切都可以委托给专业人士,千人集会也可以立刻准备妥当。这类宴会的安排者称为四司人。斟酒服侍者称为白席人,就是今天的陪同人员吧。
丧事也一样具备各种服务。办丧事时有等级之分,规格各不相同。驱鬼神像、灵车、装饰布置,都有定价。
现在所谓的汽车租赁系统当时也有。前往较远街市而怕麻烦的时候,可以租借马匹,街角桥旁就可以觅得。此前,出租的都是驴,到北宋末,都已换成了马。押金100文,意外地价不高。《清明上河图》中工作的动物也很多,可以看到马、驴、骡、骆驼。现在日本几乎见不到人与动物共同劳作的景象。我初到中国之际,看到都市中马满载货物、拉拽大车,还觉得很有趣。街道上树立着汽车与马通行的相关标志,连上海这样的大都会中都可以见到。
交通工具与车
介绍一下开封的交通工具。步行的人虽多,乘轿的人也不少。轿子与日本的不同,日本的轿子是跪坐在其中,开封的轿子则是坐进去的,所以轿子是长方形的。轿夫在头目的领导下形成组织,至清代,都市轿夫间的争斗一直引人瞩目。清明时节,车轿以杨柳、花束装饰,做成花轿。
乘轿外还有车,最大的车称为太平车,这似乎是专门的货运车。太平车无盖,两侧有扶手,前方突出长柄,用来套系牛、驴、骡。用牛五六头,或者驴、骡二十头左右拉车,分为前后两列,后面悬挂铁铃,可以承载货物数十石。不仅如此,还有车后面系两头驴或骡,在通过险峻桥梁、坡道时,这两头驴、骡后退,还能起到刹车作用。此外还有名为官中车的车辆,以驴牵引,比太平车小。
比官中车更小的是平头车,以牛牵引。平头车用来运载酒桶,酒桶为长方形桶,桶上有圆孔出酒。其他还有权贵家眷坐的车与人力推的独轮车。根据用途不同,车辆种类繁多。
车辆牵引用的是牛、驴、骡,除此之外,在《清明上河图》中还可看到骆驼与马,它们载人载货,行于城内。开封城中,不仅有叫卖声,艺人、小孩们的喧闹,也充斥着货车轮响、动物嘶鸣的喧嚣。
相国寺一带
如果说热闹是都市和繁华街道的本色的话,那指的就是相国寺的集市吧。现在开封还有名为相国寺的名刹,不过因开封数度遭洪水侵袭,现在的相国寺当然与宋代的不同,但依然是继承了其传统的名刹。
在规定的月日,相国寺会举办集市,开封城的居民在此买卖交易。相国寺山门数道,进去最先是宠物市场,在第二、第三道山门,是家具与工具市场,张彩帷的店铺与小摊鳞次揽客。除此之外,从日用品到应季水果、盐腌干肉,百货辐辏。
靠近佛殿,名货陈列,无论是道士所戴的冠帽,还是蜜渍果脯、笔墨,这里所售商品都冠以“某之某物”的名号。仔细阅读宋代资料,偶尔能看到这样冠名的物品。不单是店铺与艺人,从日用品到馒头一类的点心,也出现了冠名。从中可知,当时出现了卓越的匠人,制作了优秀的商品,将其品牌化并进行宣传。和现在的情况类似,贴着同一商标的山寨品也随之层出不穷。宋代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也有令人惊愕的一面。
这里有个有趣的东西——白兔标记的针商标,附带了像当代流行的广告文案一样来宣传出售,反映了宋代消费经济惊人的发展实际。
让我们再继续逛一下相国寺集市吧。佛殿廊下随处都在出售寺中尼姑的手工品。绣品、假花、珠翠、头面、针线等,五花八门。白兔标记的针想必也陈列其间吧。转到殿后,都是书画、古董。甚至一些从地方上来转职的官员,也会带地方特产来出售,这算官员的小副业吗?后廊还有占卜师,《清明上河图》也描绘了道旁的临时简陋小屋中从事占卜的人物,在日本庙会中也附有这样一种风景。
白兔标记的针商标
街市中的简谈
在街上漫步,总能看到有趣的事物。像是路上陈列货品出售的情景与往来的车辆,说书人也是这幅素描的风景之一。
看《清明上河图》,酒楼旁是馒头铺,位于正讲得热火朝天的说书人身后,似乎是蒸馒头。虽然说都叫馒头,但与日本的不同。唐代起小麦种植普及,使得面食变得流行。面粉揉制后产生了面条与馒头、包子等吃食。最近,这些面食在日本变为饮茶时的点心了。菜单中有馒头与包子,很多人应该都吃过。
小麦与大米的食用方法完全不同。被一些人誉为人类最大发明的石磨介入到了小麦的制作与食用中。磨好的面粉揉制、拉伸,有时还要进一步发酵后使用。唐代后期经济的税制——两税法,基本上是配合小麦大米的收获,分为夏秋两季征税。饮食生活的根本转变,改变了税制。
进入宋代,馒头受到人们的喜爱,相关故事开始流传。叶梦得随笔《避暑录话》中就有相关记载。有一个没吃过馒头的穷书生,他在馒头店前面突然倒下,喊道:“吾畏馒头。”感到奇怪的馒头店主心疑是否真有其事,把许多馒头放在屋里,让书生进屋,悄悄观察。书生一边惊叫,一边还是把放着的馒头吃了半数以上。知道被骗的店主问:“若尚有畏乎?”穷书生回答:“犹畏腊茶两碗尔。”这个故事还流传到日本演变为落语中的故事。
最近好像不流行这个故事了,但这可以说是一个勤工俭学穷学生的故事,同时也是讽刺装模作样士人的笑话。虽然不知道是否基事实,但即便是传闻,也能反映馒头受欢迎的程度。
像这样行走于拥挤人潮中的人,他们是官僚还是士大夫,是僧侣还是学生,是老爷还是仆人,是商人还是工匠,实际上一目了然。因为各阶级的人,各有穿着与特征。但是,作为都市素描中的一部分,女性是不可或缺的,被认为是罕见男性天国的中国,也并非看不到大显身手的女性。在外被要求退让的女性,回到家后,领导家族、非常活跃的情况也不少。但在《清明上河图》中,女性的身影很少。令人略感遗憾。
高级的、设计杰出的服饰、饰品是为女性而存在的。掌握该国最先进用具的通常是女性。即便是市井女性,不,正因为是市井女性,其发型、服饰、随身物品才更反映出当时文化。女性在《清明上河图》中着实少见,配合壁画与其他绘画来看,往昔风俗令人神往,有趣非常。
如此热闹且活力洋溢的开封街市,虽然还有想去一窥的街市与店铺,但差不多该折返,然后去郊外看一看。
都市圈
都市出现,周围自然就产生了都市郊外景观,即都市边缘的风景。至今,我们都是一边旅行,一边向都市靠近。那么,在都市居民看来,怎样的距离是都市范畴,怎样的距离属于都市周边呢?都市居民应该有与非都市居民不同的感觉。
开封郊外指的是怎样的范围呢?探寻的线索之一就是考察行乐地。宋代的人们也享受着季节性游玩,屡屡介绍的《清明上河图》,正如其题名,是关于清明节的绘画,而且描绘的是以开封郊外虹桥为中心的地点。
前面已经提过,这幅画中包含的开封风景的说法很多,但我都没有采纳。所谓清明节的绘画,就是春日扫墓的绘画。雪融寒缓,人们的心情也温和如春。此时的人们终于可以去天气变暖的郊外,享受气淑风和。正如画名所示,《清明上河图》便是以此光景为中心描绘的。
《清明上河图》将虹桥设定为主体。虹桥位于开封郊外七里,是一处繁华之所。我认为该地已经有了小都市般的景观,因此可以将其视作探索一般性都市景观的线索。据记载,杭州郊外也很繁华,从相当远处就人烟稠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幅画对于都市郊外的考察也十分适合。
回到开始再思考一下。宋代人们能外出多远距离去游玩?这是具有测量都市边缘与都市化范围意义的重要问题。比如在品田穰《都市の自然史》(《都市自然史》)中,论及江户的行乐圈,就大致列举了都市近郊。
开封的情况,在孟元老记述逝去的都城繁华的《东京梦华录》中,列举行乐地时,写道:“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代1里约为552.96米,因此可以认为周长约53公里内为游览地,是今日也无法匹敌的大规模行乐圈。品田穰并未举出如此规模的江户行乐地。他简单地认为行乐地大致在一日可往返的距离,即以江户城为中心数公里范畴。当然,随着都市圈的扩大,行乐地也会扩大,但即使是昭和(1926-1989)初期,江户附近的行乐地也大致在20公里范围内。
这一推测是否适用于宋代呢?虽然中国与日本不同,但以前平民的主要交通手段归根到底是步行,行动范围应该不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但是,考虑这个问题时,必须要讨论当时一般行乐地的距离,仅靠翻书,毫无所获。即使记载有去园林、寺观、坟墓等的距离,近者为2-3里,远者达50里,他无法判断何者为一般行乐地。
洪迈记载宋代平民风俗的《夷坚志》中,有宿于数十里外的扫墓者,在10-15里范围内游玩、扫墓、购物者也绝不少。但是100里的几乎没有。因此在考虑这一点前,必须看看日常世界的规模大小。“行乐”一词,有前往郊外的含义,但没有极端远行的意思。
开封的郊外景观(《清明上河图》)
生活圈
日常世界指的是怎样的范围呢?根据唐代的事例,比如记载于《太平广记》这一传奇小说集中的故事。夜贼于50里外行窃,赃物带入城中后,很长时间没有败露。150里大致是现在的28公里。宋代《夷坚志》中也有相似记载,距离为30里,约16.6公里。虽然还有都市间的距离与市场圈的问题,但这也是当时一个日常生活圈的范围吧。总之,17公里不是人们日常简单交流的世界,至少不是一日内能轻易往返的距离,正因此,流言难以传开。
况且,只是单纯的步行距离也无法测算。比如无法知晓人类的步行速度。以前,《文艺春秋》(1979年7月号)刊载过题为《統計から見た日本人——そんなに急いでどこへ行く》(《从统计看日本人——如此行色匆匆是要去哪里?》)的文章。这是测量不同城市中的日本人步行速度的有趣题目。根据该文,步行速度因时代与地域而有若干差异。
日本走路最快的是大阪人,最慢的是鹿儿岛人。实际上,在1小时内有1000米的差距。亚洲各国的测量并未刊载,但似乎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慢。鹿儿岛为每小时4788米,马尼拉为每小时4464米。
虽然并没有别的确凿证据,但我并不觉得宋人的速度与大阪人相似。如果是这样,宋人的步行速度可以认为在每小时4-5千米。如此一来,1小时大概步行9里。当然,问题并非就解决了。外出时间是清早还是午后?移动手段是骑马还是乘船?抑或是徒步前往?地形也是问题,是要翻山越岭,还是穿行平地?一切都与我们出行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但还是以单程1小时考虑较妥当。
比如《夷坚志》中,10或15里的事例,再加上城内的步行距离,数字会更大。从家到城门有2里左右的话,单程就是10里再加上2里,往返为24里。换言之,单程是1.5小时的距离,15里就是超过2小时的距离。
一般行乐地,单程步行耗时2小时,距离也是相当之远,即便在交通手段便利的今天,单程2小时也并非近距离。对于当时实际的行乐地与行动样态有必要进行更详细的查证,姑且还是以城外10里为一个基准。
这是合乎情理的设想,与开封筑城相符,城外以7里为准,设置为坟区,在以善饮与谐谑著称的石曼卿所咏“瞭见皇都十里春”中也可以得到肯定。在苏州郊外10里建有石湖别墅的范成大,频繁地去往苏州城内,也是因为距离合适吧。
还有城外7里的虹桥,确实如《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喧嚣盈耳。春日至,开封民众游玩之时,虹桥正是一个轻松可至、距离合适的行乐地。
此外,身处都市郊外,就会想到可以补充物资的都市圈。旅行者的行动距离也可以成为考察都市圈的线索,但是这又会造成别的问题。都市商业圈的问题,比城市景观与行动圈产生的问题更为复杂。但这是非都市居民的想法,从都市居民的角度看,以7里为基准,应该是没有错的。
(本文摘自伊原弘著《中国中世都市纪行:宋代的都市与都市生活》,洪怡译,浙江古籍出版社,2024年10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原文注释从略,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民间故事:包公斩邪神
北宋时期,开封府有一位银匠,叫王温,手艺极好。 靠着过人的手艺,王温赚了许多钱,娶了年轻美貌的妻子刘氏。 小两口儿一起过日子,不愁吃喝,不愁温饱,倒也舒坦。 过了几个月,包拯包青天做了开封府府尹。 上任伊始,包公要安抚百官,于是准备设宴招待大家。 结果检查府中器皿时,发现许多东西都少,尤其是金银用具。 为此,包拯只好暂罢宴请,先找人去银匠来打造器皿。 这一找,就找到了王温。 王温本不想去,但又不敢拒绝官差,只好答应。 临去之前,王温考虑妻子年轻貌美,在家不安全,于是交待妻子后,让她安心在家。 同时,王温又找了隔壁的王大爷,让他帮忙看家。 交待这些后,王温与刘氏告别。 自从王温去了之后,刘氏每天在家没事,白天吃过了睡,晚上就点着灯,思念丈夫,对灯长叹。 没几天,她的叹气声,引来了一个好色的妖精。 妖精敲门,刘氏吃了一惊,问道:“是谁敲门?”“若不开门,就要了你的小命!”刘氏更不敢开门了,但是妖精有本事,直接推开了门。 刘氏在院子里,只觉得一股冷风吹来,仔细一看,发现妖精身长一丈八尺,浑身蓝靛色,赤发獠牙,血盆大口,手持一柄宝剑,十分骇人。 那妖精大概也知道自己身体高大,转一圈变得只有七尺高,但模样几乎没变,然后上前抱住了刘氏,威胁道:“你若从了我,万事都好说。 否则,我就一剑杀了你!”刘氏苦苦挣扎,毫无效果,她想死,却又无力,只好从了妖精。 天亮以后,妖精又威胁她:“这件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否则我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刘氏惊恐,加上如痴如醉,因此没告诉别人。 打那以后,每到夜里,妖精就来霸占刘氏,有时候它离开了,还会给刘氏一些钱、衣服之类。 刘氏隐忍不发,打算等丈夫回来,再商量怎么办。 半个月后,隔壁王大爷夜里起来撒尿,听到王温家有动静,还以为王温回来了。 天亮后,王大爷过来问,发现王温没回来,觉得奇怪,就问刘氏。 刘氏不得已,只好说了妖精的事。 王大爷听了后,径直到了开封府,找到王温,说了妖精霸占刘氏的事。 王温不太相信,晚上他拿着刀,躲在暗处,偷偷观察。 夜里,那妖精又来了,王温一看,好家伙,其人鬼面牛头,仗剑入户,逼着刘氏进屋,他要睡觉了。 王温吓得不敢动手,他知道自己对付不了妖精。 略一思忖,他想到了喵大仙。 喵大仙是个神算子,因为属虎,而叫“虎大仙”不好听,于是别人都戏称他为喵大仙。 喵大仙占卜后,告诉王温:其卜触动白虎神,阴人逢一枉鬼为妖,百日后当主丧身。 王温问他什么意思,喵大仙说:“你快和你的妻子出城外去,然后到城东砍一株桃木,做成棍棒。 如果那个妖精再来,你就用桃木棍打他,这样就能阻止他了。 ”王温大喜,给了钱后,回家拉着妻子去城东砍了桃木,做了降妖棒。 晚上,妖精果然又来了,依然拿着剑。 王温这次仗胆了,拿出降妖棒,呵斥道:“你是哪里的妖精,为何霸占我妻?”说着,就拿降妖棒去打妖精。 那妖精公然不惧,笑道:“好一个喵大仙,我和他无冤无仇,他居然教你如此降我!实话告诉你,我压根不怕那烂木头!”王温一听,吓得就跑了。 其实他被唬住了,妖精很怕,他故意这么说,没想到王温果然吓跑了。 如果王温真的用降妖棒打他,他不死也会重残,以后再也不敢来了。 可惜,王温毕竟胆小,被唬住了。 妖精大怒,飞到喵大仙家,吹了一口气,把苗家六口人全部杀了。 再说王温,听了妖精的话后,觉得喵大仙算错了,就去他家找他。 结果,王温到了喵大仙家后,敲门无人,试着推门,门居然开了。 进了院子里,他看到喵大仙全家六人,脑袋都没了,吓得惨叫一声就跑。 刚出来,遇到巡逻的张三、李四。 两人一看王温从喵大仙家出来,脚下有血,喝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王温把事情前后经过说了后,张三李四不信,抓着他送到了开封府。 包拯问王温,王温又把事情说了一遍。 包拯却不肯相信,认为是王温杀人编故事,于是把他下在狱中。 为了谨慎,包拯派了得力干将张辛,去王温家打探。 张辛晚上埋伏好后,果然看到牛头妖精,抱着刘氏进了房间。 张辛胆大,仗剑去砍妖精,结果没伤到妖精皮毛,反而惊动了妖精。 那妖精发现有人,回手一剑,砍了过去。 幸亏张辛矫健,躲了过去。 张辛害怕,连夜到开封府,跟包拯说了。 包拯还是不相信,认为张辛被王温贿赂了,故意编排故事骗他。 他又派了王忠刘义,再次去王温家打探。 王忠、刘义同样发现了妖精,两人上前去砍妖精,依旧没伤到妖精。 妖精怒了,使出分剑术,砍伤了王忠,杀死了刘义。 王忠还说,逃离王温家时,还看到妖精把刘氏掳走了。 包拯亲自带人去搜,果然刘氏不见了。 这一下,包拯信了,他本是文曲星转世,上能达九重天宫,下能到十八层地府,神鬼见了都要让三分,因此他决定去找基层解决问题。 包拯愤怒之余,叫人带了三具枷锁,跟着他到了城隍庙。 到了城隍庙,包拯吩咐,先枷了城隍,又枷了城隍的两个夫人(都是雕像,这是一种警告)。 在枷梢上,还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段话,大意就是:你身为城隍神,却纵容妖怪强夺人妻,杀害衙役,实在是大罪。 限你三日之内,找到王文妻子刘氏,捉到害人的妖精。 否则,我包拯就上奏天庭,焚烧其庙宇。 这不是包拯推卸责任,不肯去办,而是最近包拯事儿太多,所以把这种小事安排给城隍神了。 到了夜里,城隍神醒来,看到枷锁和纸上内容后,吃了一惊。 他着急属下十二人,限定他们,三日之内,必须查清这件事,找到王温妻子刘氏,以及妖精。 这些属下,都是阴兵,他们手拿槎牙棒、铁蒺藜,绕城上下、寺观山林、古冢坟墓,全部找了个遍。 其中,有三个阴兵到了城东,在树林中听到女人哭。 他们靠近一看,发现是古墓,觉得奇怪。 看着周围没人,他们悄悄挖开了古墓,看到了一位漂亮女子,正是王温妻子刘氏。 因为阴兵显了身,所以刘氏能看到他们。 刘氏哭着说:“我本是银匠王温的妻子,被妖精胁迫,来到这里。 不知你是何人,求你救我出去,大恩大德,小妇人没齿难忘。 ”阴兵们一听,大喜,马上带着刘氏出来。 走不到二里路,那妖精回来了,他头上两支角,身披金甲,手持利剑,指着阴兵说:“你们是谁?为何掳走我妻?休走,吃我一剑!”一个阴兵留下,与之激斗,另外两个阴兵,急忙带走刘氏,回到城隍庙,告知城隍老爷。 城隍神听了后,带着二位夫人,三百阴兵,顷刻之间就赶到了战场。 那阴兵不是妖精对手,已经被刺伤多处。 城隍神一声令下,三百阴兵包围妖精,那妖精起初还抖擞精神,与众阴兵大战。 城隍神急了,招呼两位夫人,一起上前助战。 半个时辰后,妖精终于撑不住了,它怒吼一声,用处本事,现出原形,变得一丈八尺高,剑足有七尺长。 城隍神一看,知道妖精快不行了,命令众阴兵也都使出本事,众阴兵或是变大,或是分身,或是吐火,或是用法术,城隍神也使出看家本事。 在众人合力围攻下,妖精最终兵败被俘。 城隍神压着妖精,到了庙里,告知了城隍司大人,然后到开封府去了。 此时,天已经亮了,包拯升堂,看到那妖精时而化为黑雾,时而化为黑风,似乎想逃。 但是,无论他怎么挣扎,怎么变化,身上的枷锁都在。 包拯识破了妖精,喝到:“参沙神,你霸占人妻,杀害喵大仙一家六口,罪不容恕!本府判你斩立决,下辈子好好修行吧,再敢犯罪,本府变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说完,包拯拿出斩妖剑,一刀砍了妖精的脑袋。 那妖精顿时身首分离,化为空中火焰,燃烧许久才灭。 火灭之后,空中落下一柄利剑,正是妖精的佩剑。 围观的衙役看到后,纷纷称奇,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包拯斩杀妖精。 妖精被杀后,包拯放出王温、张辛,亲自道歉,好言安抚。 王温和刘氏谢了包大人,告辞而去。 包拯又暗暗告知地府,待十八年后,喵大仙一家人都投胎好人家,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梦华录在哪里拍摄
《梦华录》是在横店、象山、襄阳、无锡这些地方拍摄的。 剧中细致展现了北宋江南、汴京的风光,每一帧都是一幅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梦华录》是由杨阳执导,刘亦菲、陈晓、柳岩、林允领衔主演,徐海乔、代旭、张晓谦主演,王洛勇、保剑锋特邀主演,姚安濂、杜玉明、刘亚津、刘伟等联合出演的女性古装励志剧,于2022年6月2日在腾讯视频首播,于2022年11月22日在北京卫视上星播出。 该剧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讲述了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经历各种困境,携手勇闯东京,并在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的帮助下,最终姐妹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小茶坊变成东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梦华录》的取景地介绍《梦华录》2021年2月16日在位于浙江金华东阳市的横店开机,并于7月5日杀青,相当于拍了超过四个半月,剧中不少画面是在横店影视城取景。 横店影视城其实不是一个城,而是一个镇,由十几个分布在横店镇内外的大小景区组成,统称为横店影视城。 从《陈情令》里的静室到《庆余年》里的99级长阶,诞生了不少经典镜头。 横店清明上河图景区,也在《梦华录》中大放异彩:东京城的繁华地,是在清明上河图景区的樊楼;盼儿踢蹴鞠,是在水陆戏台旁;花魁张好好巡街,是在小御街;顾千帆所办事的皇城司,是景区的开封府等。 1、水浒城景区“赵氏茶铺”的取景地,正是位于江苏无锡的水浒城景区中的“宋记水磨坊”,拍摄时间为2021年5月。 此外,景区内的石碣村、东京城门楼等也同样在剧中出现。 2、无锡鼋头渚不止水浒城,《梦华录》在无锡鼋头渚也有取景。 赵盼儿和孙三娘散步聊天的湖边就在鼋头渚的万浪桥。 3、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城《梦华录》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取景地,就是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城。 象山影视城占地面积约为1100余亩,也出现在多部古装剧中,包括《长安十二时辰》《青簪行》《庆余年》《雪中悍刀行》等。
《梦华录》取景地有哪些 梦华录拍摄取景在什么地方
《梦华录》是由杨阳执导,张巍编剧,刘亦菲、陈晓领衔主演,柳岩、林允、徐海乔、代旭、 张晓谦、管云鹏联合主演的女性古装励志剧。 讲述赵盼儿姐妹三人历尽波折终于将小茶坊经营成了汴京最大的酒楼。 剧中对于北宋江南、汴京风光细致展现,每一帧都是一幅画,那么《梦华录》取景地有哪些? 《梦华录》取景地 《梦华录》在拍摄前,导演编剧都去了实地考察走访,再对人物形象定造型,每个人物都融入景中,让人物合理地存在,不会因为演员颜值高而出戏。 剧情刚开始是在江南,赵盼儿撑船而行,非常美丽。 《梦华录》导演杨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一部非常有烟火气的市井戏,从场景、服饰到人物表情都极具生活感。 她说:“我希望这部剧的景不要太堆砌,要让演员穿好了服装,站在景里,人与景就浑然一体。 ”为此,主创团队到开封、襄阳等地的古镇以及无锡、横店、象山等江南水乡做了很多的考察和采风,希望全剧呈现清淡素雅的主色调,就像一幅幅宋画。 1.襄阳唐城 剧中把襄阳唐城打造成了繁华如画的场景!有人说游一回唐城,当一回唐人,这句话半分不假!假扮花魁的香云楼,渣男欧阳旭家门口的画面,都能在这找到同款哦! 唐城作为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妖猫传》《天盛长歌》《将夜》《九州缥缈录》《上阳赋》《花木兰》《图兰朵》《玲珑》《青簪行》《御赐小仵作》等片的重要场景均在唐城取景拍摄。 中国唐城位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的岘山临江风景区,将岘山、汉水、孟浩然、习家池等大批代表性襄阳文化元素注入景区,为游人呈现浪漫唐城之旅,也是古装拍照的理想之所。 2.横店影视城 追剧的最高境界就是追到横店了吧!梦华录在这取景妥妥地把宋代的繁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东京城的繁华地,就是在清明上河图的樊楼。 盼儿踢蹴鞠的地方,就是清明上河图水陆戏台旁边的桥。 花魁张好好巡街的地方,是清明上河图的小御街。 顾千帆的单位皇城司,在清明上河图的开封府。 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境内,距杭州180公里,金华95公里,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相邻,是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誉为“中国好莱坞”。 横店影视城其实不是一个城,而是一个镇,由十几个分布在横店镇内外的大小景区组成,这些景点加起来统称为横店影视城。 3.无锡水浒城 梦华录前面几集的桃源般的赵氏茶铺、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乌篷船…真的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想要下江南!称为世外桃源的赵氏茶铺,便是水浒城的宋记水磨坊,它矗立在太湖边,窗外就是烟波缥缈的太湖,真是风景如画,江南的氛围感特别足! 三姐妹开启奋斗之旅的地方,是水浒影视城里的石碣村,这里的渔村风貌,很有宋代的生活感。 盼儿撑着一根竹竿在河上泛舟,还有盼儿经典的摇骰子、三娘浣衣等江南场景,场景也是来自于这里。 宋记水磨坊就是赵盼儿在钱塘时的茶坊,石碣村渔村风貌十足,东京城门楼古朴巍峨,水浒城景区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大宋风情,上自皇宫相府,下至民宅草屋都可以在这里看到,一幕幕都是影视剧中熟悉的场景,要是运气好的话,还能碰上正在拍戏的剧组。 4.无锡鼋头渚 盼儿和三娘散步聊天的湖边,就在无锡鼋头渚的万浪堤。 5.象山影视城 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行人如织,一边吆喝一边卖艺的杂耍艺人、鳞次栉比的商铺酒家、灯红酒绿的勾栏瓦舍隐在两旁。 有眼尖的宁波观众认出了象山影视城唐城的兰府,亭台楼阁,绿植相映,每一帧都是画;也看到了赵盼儿着一袭青衣泛舟湖面,白瓦灰墙的屋舍就在岸边,与一旁的拱桥相映成趣,一派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风貌。 象山影视城,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一座远可拍秦汉、唐宋,近可摄明清,民国等不同时代风貌的影视梦工厂,这里曾相继接待拍摄了《神雕侠侣》《琅琊榜》《仙剑奇侠传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众多经典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