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源服务(01153.HK),于10月27日公告,宣布完成股份买卖协议。
此外,根据收购守则规则26.1,联席要约人因此须对全部已发行股份(已由联席要约人及彼等任何一方一致行动人士拥有或同意收购的股份除外)作出强制无条件现金要约。要约价每股要约股份0.22港元与买方根据买卖协议就每股销售股份应付的价格相同。根据于联合公告日期的约6.117亿已发行股份计(不包括买方于紧随完成后持有的4.50亿股股份),要约将涉及共约1.617亿股,按要约价每股要约股份0.22港元计(较股份于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每股0.275港元折让约20.0%),要约的总代价约3557.60万港元。
此次交易的买方为VCL,卖方为接管人马德民及黎颖麟。
资料显示,VCL是一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持有证券及期货条例项下的第1、2、4、5、9类牌照,VCL董事分别为张霆、李青、黄广东及周腾。
VCL为VCGL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VCGL为一间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为一家领先的科技金融综合性企业,已为全球数百万零售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高效、精确、全面、优质的服务。目前该集团已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沙地阿拉伯设立分公司,服务覆盖全球主流金融市场。VCGL的董事分别为刘运利、张霆、许戈、邓庆旭、吴未发、李晋吉及李青。
VCGL的股东包括:刘运利(8.83%)、许戈(19.34%)、吴未发(7.25%)、新浪公司(17.46%)、微博(21.37%)、其他14名股东(25.75%,包括Top Prima Group Limited、Ever Torch Limited、Cloud Phoenix Limited、Wisdom River Holding Limited、 Absolute Proficient Limited、Yan Wang、Li Kwok Fu、Glory Hunter Limited、Gu Gang、Fenghe Harvest Ltd、JAS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 Rainbow Asia International Limited、AMG Music Holdings Corporation及 SEENER Technology Limited)。
于停牌时,佳源服务每股报0.275港元,总市值约1.68亿港元。
有没有名人成功之路的故事
李嘉诚,男,汉族。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 1942年,父亲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的总经理。 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 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创业史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 他当时陆纯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 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 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 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 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 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 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哪链。 到一九五五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早缓咐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常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 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 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 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 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 ”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 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投资房地产业 创业五年后,“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 李嘉诚被行内人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雅号。 而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一九五八年,他投得北角英皇道的地皮,兴建一幢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留下数层自用,把其余的单位出租。 大厦落成后,香港物业价格随即大升。 李嘉诚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常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产经历一场狂炒后,一落千丈。 李嘉诚独具慧眼,认为土地价格将会有再度回升的一天,决定实行“人弃我缺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工厂大厦,全部用来出租。 不出三年,果然风暴平息,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急涨。 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 这次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全都用来兴建楼宇。 七十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达六百三十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三十五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四百万港元。 一九七一年六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 在“长置”成立大会上,他为日后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号称香港“地产业王”的“置地”。 置地公司由英国商人保罗·遮打,跟当时“怡和洋行”的香港负责人祈士域联手创立,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发展商,也是全港最大的商业机构。 一九七二年七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这年十一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 “长实”在香港准备上市期间,李嘉诚遇到不少障碍。 在那困难的时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励。 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四岁,两人可说是青梅竹马。 庄月明的父亲庄静庵是香港著名的钟表商,拥有老字号中南表行。 庄月明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 一九六五年事业有成的李嘉诚跟庄月明成婚。 “长实”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 先是拿出六千多万元资金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积极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 到一九六七年,又动用二亿三千万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外资机构的先河。 而李嘉诚历时两年半之久,全面进军“和黄”的整个过程直如“蛇吞大象”,实为香港开埠以来华资收购英资的经典之作。 “和黄”是老牌和记洋行及黄埔船坞的合作品。 到一九八○年,“长实”终于持有“和黄”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股票,李嘉诚当上了“和黄”董事会主席。 至此,李嘉诚坐上了香港华资地产龙头的位置,“李超人”的绰号不胫而走。 树大招风 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欧洲议会发表报告,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股票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 报告中还提到,二○○○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数码港”,以及在创业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国际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霍广文亦驳斥有关报告,指在创业板获豁免部分上市条件,当时只是属于弹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权。 他更指称,芬兰、加拿大等地也有个别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市值中占了颇大比重,不明白为何欧洲议会的报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 港府也强烈否认在“数码港”事件或上市事件上对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正当各界争议不休时,事情只相隔一天,李嘉诚再被欧洲委员会警告,指“和黄国际港口”在一九九九年收购鹿特丹欧洲组合码头时,可能违反欧盟竞争法,并强调如果被裁定属实,有关合并的交易可能要被取消,“和黄”更要面对罚款。 据悉,欧委会所持的理由,是这个商业计划未被知会,这宗交易可能违反合并条例。 欧委会追查一宗未被通知的商业合并计划,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和黄国际港口”当即发表声明,否认有违反条例。 欧洲议会如此高调地把李嘉诚点名,引来了很多猜测。 香港著名经济学者曾渊沧在《香港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欧洲议会突然管起香港的经济,这主要是欧洲商人已经开始对李嘉诚的商业王国进军欧洲感到不安,因为不少欧洲商人已经尝过败在李嘉诚手上的滋味。 他在文章中指出:“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已经在使用‘和黄’欧洲提供的电讯服务。 ‘和黄’卖英国的Orange(英国一移动电话通讯公司),获利一千一百亿港元。 之后,‘和黄’再卖MMN电讯(德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商)与沃达丰(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的部分股权,不但获得近千亿港元的现金,也轰动了整个欧洲。 欧洲商人才真正明白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李嘉诚,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他们开始惧怕李嘉诚,因为他们不是李嘉诚的对手。 “看李嘉诚从卖Orange开始,每一仗打得多漂亮。 不但不断地增加现金收入,也取得了英国3G牌照、意大利3G牌照。 当人人出高价抢德国3G牌照,‘和黄’急流勇退。 全球电讯股股价急跌后,拥有大量现金的‘和黄’才来买平货,以低价取得德国的3G牌照。 这样出色的商业手法,是应该赞扬的,为什么欧洲议会会反过来抨击李嘉诚呢?” 是非不断,但公道自在人心。 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家商业王朝”当然会继续在全世界绵延下去。 除了迎接无限的商机外,它还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更多国际间的挑战。
新浪微博旗下的华盛通,怎么那么多的用户使用最近用的人越来越多了?
新浪微博的华盛通近期用户数量激增,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首蚂滑先,随着众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转向港股市场,而港股以其健全的机制、成熟理性和丰富的投资选择,对股民颇具吸引力。 其次,华盛通作为香港证监会持牌券商华盛证券的产品,凭借其1、2、4、9号牌照资质,确保了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与新浪集团的战略闷迹腊合作为其增添了信誉保障,而新浪的技术支持使得产品使用体验良好。 此外,作为微博的子公司,华盛通获得了微博强大的流量入口和推广优势。 微博的用户基础和平台影响力为其带来了大量新用户,这也是其迅速走红的重要原因。 综合州没这些因素,华盛通的用户增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其在市场上的火热并非偶然。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近日,网传消息称,微博正在大面积裁员,被“优化”的员工组建了多个微信群,最大的群里有200余人。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1
近日,有认证为微博员工的网友透露,微博正在大面积裁员,有的员工还被要求主动离职,已有员工被约谈。
对此,2月21日,微博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表示“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为加强优势领域和业务聚焦,对部分组织进行调整,以促进高效协同和组织活力,在此次调整中,公司优先为涉及的员工进行调岗安置,无适合岗位的情况下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按法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并尽量提供再就业的帮助。 且公司多个核心重点业务的招聘一直在正常推进,不存在裁员一说。 ”
微博上线于2009年8月,2014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12月8日回港二次上市。
作为一家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活跃度是其关键指标。 2018年~2020年每年的12月份,以及2021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分别为4.62亿、5.16亿、5.21亿以及5.73亿;平均日活跃用户分别为2亿、2.22亿、2.25亿以及2.48亿。 平均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的比例一直维持在43%。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微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185亿、17.669亿、16.899亿以及10.334亿美元;归属于微博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718亿、4.947亿、3.134亿以弯蚂及1.308亿美元。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2
近日,网传消息称,微博正在大面积裁员,员工被要求主动离职,已有员工被约谈。 被“优化”的员工组建了多个微信群,最大的群里有200余人。
2月19日,“微博裁员”的相关信息也登上了脉脉APP的热搜。 据时代财经报道,程序员黎坤(化名)表示,去年末的绩效考核被“莫名其妙”打了最低档,没拿到年终奖,还因此被辞退。
对于裁员一事,微博公关人员表示,公司为加强优势领域和业务聚焦,调整部分组织(架构),优先为涉及的员工进行调岗安置,无适合岗位的情况下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按法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并尽量提供再就业的帮助。 且公司多个核心重点业务的中灶招聘一直在正常推进,不存在裁员一说。
不过,当被问及有多少员工调岗了、多少员工正在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时,上述人士回应称没有相关数据可以提供。 对此,黎坤则表示,部门领导和人事从未提到可以调岗安置。
据悉,2021年9月24日,微博以保密形式提交香港第二上市申请,可能筹资约10亿美元 ; 11月18日,微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此前,该公司已于2014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截至11月19日盘前,微博在纳斯达克的估值为95.15亿美元 。 但在2021年底,国家网信办负责人曾约谈微博主要负责人、总,针对近期新浪微博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2月21日开盘,微博股价一度跌超5%。 截至发稿,微博报236.6港元/股,跌幅2.87%,总市值575.63亿港元。
微博回应裁员数百人:调整部分组织架构3
2月19日,微博上了脉脉App热搜,在“传微博正在优化员工”的话题中,有经过职位信息认证的微博员工表示,微博正在大面积裁员,有的员工还被要求主动离职,已有员工被约谈。
时卖闹扮代财经了解到,被“优化”的员工组建了微信群,最大的群里有200余人,程序员黎坤(化名)即在群里。 他对时代财经表示,去年末的绩效考核被“莫名其妙”打了最低档,没拿到年终奖,还因此被辞退。
“不存在裁员一说。 ”微博公关人员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公司为加强优势领域和业务聚焦,调整部分组织(架构),优先为涉及的员工进行调岗安置,无适合岗位的情况下协商解除劳动关系。
不过,当时代财经询问有多少员工调岗了、多少员工正在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时,上述人士回应称没有相关数据可以提供。 对此,黎坤则表示,部门领导和人事从未提到可以调岗安置。
“没来得及绩效申诉,就等来了优化”
在脉脉App上,多名微博员工称收到裁员消息,有的试用期快到了被辞退,有的被领导要求主动提离职,有的人还在与人事僵持不下,有的已经签了离职补偿方案。
“裁员可以理解,谈补偿就好,用手段故意给打绩效D,让人不齿。 ”一位职位信息认证的微博员工发帖称。 据悉,此次被“优化”的员工2021年末绩效基本是D,很多人对此不满。
黎坤认为,进入微博大半年,自己努力地在工作,有时候需求急还要周末加班干活。 去年底,他收到全员邮件,通知年终奖为4个月工资,没想到绩效会是D,一分钱年终奖都没有。
黎坤说,由于岗位的特殊性,自己的业绩很难统计,工作量也与同事差不多,但部门十几个人中,只有他的绩效是D。
当时,有人在网上匿名发帖说微博绩效D的人春节后要被辞退,黎坤没有当真。 他计划年后做绩效申诉,如果申诉不成功,就在工作满一年后主动离职。
2月14日,还没申诉的黎坤等来了入职后公司的第一波“优化”,“优化”对象包括自己,领导和人事都没提到可以调岗安置,“领导说全公司范围裁员,(被裁的是)D绩效。”
黎坤签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约定赔偿金是一个月的工资。 按照流程,他离职后才能拿到赔偿,因为不信任公司、担心拿不到赔偿,他加入了被“优化“员工组建的微信群。 他表示,有很多这样的微信群,最大的有200多人。
据黎坤所在微信群群主所说,不是所有2021年底绩D的员工都被“优化”,“优化”主要对象是进公司一年左右的员工,很多年限高的人不在“优化“范围内,不过也有十年老员工被“优化”。
2021年微博广告主锐减
针对脉脉App上的热搜,时代财经联系了微博公关人员,对方表示,不存在裁员一说,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为加强优势领域和业务聚焦,对部分组织进行调整,以促进高效协同和组织活力。
她提到,在此次调整中,公司优先为涉及的员工进行调岗安置,无适合岗位的情况下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按法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当时代财经询问此次调整涉及的员工数量、调岗安置以及正在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数量时,微博公关人员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数据。
近两年,微博的路似乎并不好走。 2个多月前,在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风潮下,微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天即破发、大跌7.18%。
招股书显示,微博营收长期保持稳健增长,但利润并不乐观。 2018年至2020年,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72亿美元、4.95亿美元、3.13亿美元。 2021年上半年,其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31亿美元,而2020年同期为2.51亿美元。
与此同时,微博的广告主在减少。 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其广告主总数分别为290万、240万、160万。 2021年前三季度,微博广告主仅剩下80万,而上年同期是140万。
微博在招股书中解释,广告主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广告预算相对较低的个体用户的流失。 一直以来,广告都是微博的主要收入来源。 2021年上半年,其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86%。
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微博广告主在流失,同时还面临着政策风险。 2021年1月至11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新浪微博实施44次处置处罚,共累计罚款1430万元。
2021年底,国家网信办负责人曾约谈微博主要负责人、总,针对近期新浪微博及其账号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情节严重,依据法律法规,责令其立即整改,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