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论坛举行 第五届 人才演出季 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0月18日,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收官活动——人才论坛,在南锣剧场举行。

此次论坛特别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担任主讲,各门类艺术家、校园师生、文艺院团带头人、青年演员齐聚,共同就本次论坛的“追光”主题,聚焦“人才培养”与“艺术传承”,从艺术从业者秉持坚守的职责追求到青年艺术工成长的路径感悟进行了畅谈分享。此外,还有来自北京演艺集团旗下九家文艺院团的青年演员们轮番上台亮相,为观众带来精彩表演,展示了京演青年人才的活力与风采。

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人才演出季收官活动现场。

本届人才演出季历时两个月,汇集集团旗下九家院团的近百名演艺人才,精选各院团的经典剧目与新创作品,内容涵盖戏曲、民乐、曲艺、木偶、杂技、儿童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在南锣剧场、北京音乐厅、长安大戏院等7家剧场向首都超3万名观众奉献了9台17场演出。

此次人才论坛的开场是由特邀讲师仲呈祥带来的分享,他从自身的求艺经历展开讲述,到从事文艺评论工作40余年的感悟,再到对当下文艺行业的现状分析,为现场的艺术从业者们带来对本次论坛主题“追光”的深度理解,“要集40余年经验的话或者是感悟的话,那就是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我们每一位文艺从业者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它的生命力、影响力、传播力充满自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当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选择的热爱的那项艺术门类里面,并且一旦认定它于社会与人民有益,就终身不懈,心无旁骛,奋斗终生。”

作为本届人才演出季的一大亮点,北京演艺集团与中国戏曲学院首次深度联动,以“戏剧工作坊”的形式,聚合集团旗下“评、梆、曲”三家文艺院团,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合作开展“校企联合专项剧目创作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推出了评剧《渔樵歌》、河北梆子《西川图》与北京曲剧《“无才”拾金》三台原创戏曲舞台作品,已于日前成功首演。参与此次校企合作项目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表示,“在这次合作中,让我看到了北京演艺集团对人才培养的用心和决心。面对市场与票房,果决地选用年轻学生的作品推上舞台并为此付出人力物力,特别是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梅花奖’艺术家的加盟指导,老带新的同时为演出品质提供坚实保障。我相信这次合作,会成为每一位青年艺术人才未来人生道路上的良好驱动力。”

“本届人才演出季紧扣‘出人、出戏、出精品’这一核心目标,搭平台、引资源为北京演艺集团及合作高校的青年艺术人才及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舞台,此外还深入推动首都文艺资源与高校的融合联动,探索开展更多人才培养的机制模式。”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在采访时表示,以演出季的形式建平台、搭舞台、摆擂台,助力首都演艺人才梯队建设,正是北京演艺集团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实践与重要举措。“未来,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引才育才新模式,搭建展示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更多优秀演艺人才携手优质文艺精品,走进群众生活。”

佟娜

校对 赵琳


我是10年考上四川音乐学院的歌剧与艺术管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但是当时听说这个专业太冷门,而且出来不...

剧院管理人才稀缺2016-10-21发布人:中国高招网剧院管理人才总量缺乏、经验雷同、理论不足及创新不够,成为制约剧院发展的重要原因。 近10年来,各地兴建的现代化剧院硬件不断升级,功能不断丰富,在剧院硬件优化的同时,优质剧目资源仍然比较缺乏。 那么,怎样才能吸引优秀剧目来到剧院?良好的管理运营非常关键。 剧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依靠良性的剧目运营来维护和提高,这就对剧院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剧院管理人才稀缺已成业内共识,总量缺乏、经验雷同、理论不足及创新不够,成为制约剧院发展的重要原因。 剧院是综合性的艺术机构,完整的剧院管理体系涉及艺术的生产创作、推广传播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 剧院管理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舞台艺术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在剧目谈判、市场运作、企划营销等方面有相当经验,既需要有艺术管理方面专业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揣摩提升。 具体来说,剧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定演出季剧目,而剧目的确定往往需要提前两三年,这就需要管理运营人员具有一定的资源储备和题材敏感度,同时要对剧目的艺术质量有所把控,在成本控制和票务赞助方面早做规划。 仅以剧目管理为例,目前国内熟悉剧目生产和营销管理的优秀人才不多,而且大多聚集在一线城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剧院。 国内一些艺术类院校数年前就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但毕业生数量不足以满足各大剧院、院团和文化机构的需求,而且毕业生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能马上进入角色。 不少剧院目前的管理团队都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状态,剧院管理缺少理论支撑,如果管理升级就会碰到专业知识缺乏的障碍。 在国际演出领域,很多艺术机构都有常态化的专业培训,一些演艺机构与高校、剧院、演出商等共同打造有针对性的管理实战课程,一方面可以为初出茅庐的新人提供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剧院从业人员接受理论提升,熟悉与剧院管理相关的其他业务。 这可为他山之石。 目前,国内剧院管理人才培养还在摸索阶段,虽然常常邀请国际知名剧院的资深人士专程授课,但国内的演出经验毕竟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别,实战操作也不够“接地气”,距离培养出了解演出生产规律、懂得舞台技术、精通项目管理的人才的最终诉求差之甚远。 剧院的硬件建设三到五年就能完成,但管理流程可能需要十多年的良好运营才能步入正轨,剧院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是考验剧院经营者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不少大型剧院已经意识到这一情况,不仅有从一线城市剧院向二三线城市剧院输送人才的梯队计划,也有让艺术团体管理剧场的案例,后者既解决了节目资源问题,也解决了管理团队问题,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 但这些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原样复制的,无论哪一种管理方式,都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剧院还需在实际建设中,结合自身定位,摸索出适合的管理运营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地大中型剧院的建成开幕和人才培训的不断升温,剧院管理人才未来将会成为文化产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群体。

京津冀文化录 云数据库专家研讨会在廊坊市举办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